行业投资
2012年新疆拍卖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3-07-17
2012年,受到国内市场紧缩下行及行业政策出现局部调整的影响,我区拍卖行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根据“全国拍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显示,全区拍卖业总成交额为35.88亿元,比2011年减少14.44亿元,降幅达28.70%;实现佣金收入9121.54万元,比2011年下降29.61%;上缴营业税金349.35万元,比2011年下降89.12%;拍卖成交场次共845场,较2011年减少215场。房地产、土地使用权、机动车、农副产品、产股债权、无形资产及文化艺术品及其他的成交额分别为19.29亿元、8.2亿元、4234.13万元、225.23万元、3.36亿元、5422.39万元、1.7亿元、2.34亿元,同比分别为-30.08%、-50.61%、-0.19%、-7.3%、564.54%、-60.63%、231.3%、-28.7%。法院、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组、其他及个人委托的成交额分别为59.79亿元、10.86亿元、1.93亿元、2.94亿元、7.63亿元、6.53亿元,同比分别为-50.62%、-56.02%、-34.07%、-27.62%、45.93%、409.19%。
从整体情况及数据分析看, 2012年我区拍卖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多数业务板块出现降幅,个别业务板块大幅增长
从拍卖标的看,产股债权、文化艺术品拍卖业务同比大幅增长,机动车、农副产品小幅下挫,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及无形资产拍卖业务降幅明显,均超三成。从委托来源看,个人委托同比大幅增长,其他机构委托同比增长近五成,法院、政府部门委托同比下降超五成,破产清算组、金融机构委托同比下降二至三成多。成交额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经济下行,市场环境趋于紧缩,消费需求增长继续走低,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特别是土地使用权拍卖业务成交持续走低等的影响。
二、拍品结构基本稳定,支柱业务稳居首位带动成交总额下行
拍卖业务的拍卖品结构基本稳定,房地产成交仍居首位,继续成为拍卖市场最大的拍卖种类,占据总成交额的五成左右,是重要的支柱业务,房地产和土地使用权两项业务占总成交额的76.62%,比2011年减少11.22个百分点,带动成交总额下行;文物艺术品、股权、债权、产权拍卖业务增速明显,同比增长5.65倍、2.31倍,其中,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快速发展,存在长期成长的趋势;农副产品拍卖业务小幅下挫,所占比重仍然较少,作为新兴业务发展空间较大,但受拍品资源不稳定性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机动车拍卖业务持续回调趋于稳定,降幅小于农副产品,但仍是城市市民旧车置换及政府机构公开处置公务车辆的重要方式。
三、委托来源结构有所变化,法院委托仍然主导市场
拍卖业务委托来源结构有所变化,各板块间出现了新的消长,传统的政府委托继续占据首位,占总成交额三成多的份额,主导着市场,与传统的法院委托一起同比下降超过50%,所占比重分别下降18.84及7.4个百分点,破产清算组、金融机构委托同比下降二至三成多,次之于前者;受艺术品拍卖良好势头的影响,个人委托业务成交总额从2011年的1.28亿元迅速上升到6.53亿元,同比增长4.09倍,所占比重由2011年的2.54%增长为18.20%,增长实现翻番,成为2012年委托结构中增长最快的“黑马”,其他机构委托增长次之,达到45.9%。业务结构出现的变化和转移,反映出近年来拍卖企业经营观念在逐步转变,市场化、社会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立足市场,求新求变成为拍卖企业生存发展的普遍认识,同时受各类产权、文化交易机构的挤压,以及司法委托拍卖政策的影响,近年来,以经营传统业务为主的拍卖企业业绩下滑,比重收缩,迫于压力开始调整经营结构。
(信息来源:新疆商务厅)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