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

从汉诺威工博会看全球产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3-07-19
  2012年4月23-27日,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以“绿色和智能”为主题顺利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约5000家企业参展,其中德国本土参展企业数量超过50%。中国为本届展会主宾国,展商数量约占总展商数量的10%。汉诺威工博会展商国别、展品门类、相关论坛、研讨及Hermes奖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产业发展趋势。
  
  一、发展低碳经济愈加重要

  低碳经济是汉诺威工博会的重要主题之一,工博会为此举办了中德能源峰会(German-Chinese Energy Summit) 、中德电动汽车论坛(German-Chinese Conference on Electric Mobility)、中德未来之路论坛(German-Chinese Future Forum)等,均涉及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是GDP增长新模式

  欧盟气候保护专员Hedegard在出席工博会活动时强调,不能因为经济不景气就放松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努力。低碳之路,并不是“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而是“再工业化(re-industrialization)”,是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模式。欧盟自1990年至今,在减排17%的同时,实现了GDP 40%的增幅,制造业增幅也在1/3以上。

  (二)主要经济体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美国2009年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提出至2020年之前较1995年减排17%,至2050年之前减排83%。欧盟也提出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减排量最少要达到80%。为了实现减排目标,欧盟拟推动各成员国增加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预算,至2020年将其预算份额提高到总体预算的20%。日本作为岛国,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对低碳经济发展一直较为重视,2008年还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计划》,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等手段实现低碳社会目标。
  
  二、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备受关注

  出于环保及能源稀缺两方面的考虑,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效越来越受关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占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化石能源的节能技术也有新的提高。据展会方统计,本届展会相关领域的参展企业数量已达到6年前的10倍。

  (一)注重“开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成为各国共识。以德国为例,该国2010年启动的能源法案,旨在保证可靠、经济、环保的能源供应,使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具能效的绿色经济体。至2030、2040、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分别达到30%、40%和60%。

  新能源相关的技术及产品也备受业界追捧。2012年汉诺威工博会Hermes奖最终得主菲尼克斯公司(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参选产品就是用于风电行业的智能雷电监测系统,该产品可以增加风电供应的稳定性,降低风电设施维修成本。

  (二)强化“节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节约能耗、提高能效的重要性。德国电气和电子制造商协会(ZVEI)认为,从能源的产出到消费,其中80%都在使用、输送和转换过程中消耗掉了,这既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德国提高能效的重要举措是采用现代过程自动化解决方案,仅此一项举措每年就可节能15%,约500亿千瓦时的能量当量。德国能源署还通过设置“能效奖”等举措,以推动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微网及相关解决方案在节能领域的应用也是本届工博会的重要内容。

  德国康迪泰克公司(ContiTech AG)因其在柔性保温材料方面的建树获得本届工博会Hermes奖提名。该技术对于复杂和非标准管路系统及组件的保温隔热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供热、液压、导热油系统等,有效降低热量损耗,且材料本身可循环使用。大到智能电网全价值链的技术和应用,小到可用于移动电子产品充电的太阳能包、大幅度降低耗水量的真空节水马桶等,都体现了工博会的“节能”理念。
  
  三、产业结构深度调整

  (一)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发达国家仍居主导

  本届工博会展商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约45个,占比近2/3。中国大陆475家展商,约占10%,土耳其、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亦有数量不菲的企业参展。以上反映了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也是全球范围内产业区域性转移,工业向发展中经济体延伸的表现。

  从展品门类看,区域产业分工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发展中经济体以中低端展品为主,进入门槛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发达经济体展品则是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缩影。

  (二)三次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回归实体经济呼声很高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盟公债危机接踵而至,使得人们更为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将发展重心回归实体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工博会展品以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产品为主,举办的各项论坛对于实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本届工博会德国本土参展企业2718家,占据半壁江山,其展品涵盖的工业门类、领先的科技含量都体现了德国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领域的强大实力。这种以雄厚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是其在欧债危机中表现尚佳,支撑欧盟经济整体企稳回升的重要因素。

  (三)科技决定核心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受到广泛关注

  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展品占据了本届工博会的半数展馆,其中的各类高端机械、机床、高智能机器人吸引了大批专业观众驻足观看。Hermes奖的5家提名企业均是依靠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入选。如德国气动设备制造商费斯托公司(Festo AG & Co. KG)的机械手(Exohand),可以接收佩戴者的脑部信号,带动人手活动,既可用于工业操作,也可帮助残疾人实现生活自理。奥地利LCM公司的电子液压阀门 (Digital-Hydraulikventil)、德国倍加福公司(Pepperl+Fuchs GmbH)的创新型二维R2000激光扫描器也因为其技术的先进性获得Hermes奖提名。

  工博会展品还包括企业资源管理、流程再造、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系统、企业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等生产性服务业产品。这些展品依附于工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工业生产各环节,且地位越来越重要。

  (信息来源:中国驻汉堡总领馆经商室)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