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传媒
2018年文化创意行业概述和行业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22
1、文化创意行业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紧随全球经济与文化发展潮流 的,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集知识密集和价值导 向等特性为一体的新兴产业,能够满足大众精神、文化、娱乐、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文化创意产业凭借 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快速的成长方式以及广泛的产业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 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以及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根据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等机构于2015 年12 月发布的《文化时代——第一张文化与创意产业全球地图》: 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平均每年创造产值2.25 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的3%;雇 佣2,950 万名员工,占全球工作人口的1%。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我国积极出台 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2006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 展规划纲要》,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写入其中。
2009 年9 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 战略层面,提出“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 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 式发展。”
2011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 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2014 年3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 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注重创意创新、淡化行业界限、强调交互融合的大设计理念, 不断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对实体经济相关领域的促进作用。”
2015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2016 年12 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数 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 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
2017 年4 月,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 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文化内容原创能力,推动文化产业产品、技术、业态、 模式、管理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全社会 文化创造活力。”
2018 年3 月,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 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 发展,我国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 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 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成为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2、文化创意行业主要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都具备以下四个共同特征:
(1)知识集聚性特征
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领域的物 化表现。将文化创意设计充分展现需要覆盖多层次、多方面技术,不仅包括创意方案的 策划,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演艺设备的一体化综合应用调控技术、电脑控制技术、 网络技术等多领域的高新技术。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表现出明显的知识集聚性特征。
(2)深度融合性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兴起与发展是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 深度融合发展的结果。文化创意产业自身具有强渗透性、强辐射力、强影响力等特征,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全面地渗透、辐射、影响到社会的各 个层面。
(3)价值增值性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强的价值增值性,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其以创意设计为核 心,赋予了文化创意产品更高的艺术价值,使其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4)与时俱进性特征
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而创意作为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而衍生出 来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需要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求新立异;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现代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作为科技创新与内容创新高度融合的产业,需要紧随科技创新的步 伐、保持较快的更新频率。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