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3-04-17
  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能源资源匮乏,但技术人才优势明显,如何趋利避害,在确保资源安全、环境保护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官民合力攻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日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能源产业日趋规模化、效益化,有望成为未来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新支柱之一。

一、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开始探索替代能源,以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严重依赖。三十多年来,在政府大力扶持、企业主动跟进及全民积极参与下,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规模效应带动成本降低,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了新能源产品的市场应用和推广。据统计,2006年日本新能源供给占初级能源的2.2%,预计2010年新能源所占比例达到3%,相当于1910万桶原油。日本新能源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太阳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废弃物热、地热发电、天然气混合循环发电、温度差能源、冰雪热等形式。其中,以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最为普遍。

太阳能发电

经多年发展,日本太阳能发电已得到广泛应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已逐步形成完备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体系。从太阳能发电量来看,1999-2004年间,由于政府实施强制上网收购制度,日本始终保持全球首位。2005年政府取消部分支持政策后,太阳能发电增长乏力,2007年装机容量总计192万kw,被德国赶超退居第二位。从太阳能电池产量看,2009年合计生产138.7万kw,约占全球产量的四分之一。其中,约7成出口海外,欧美是主要对象国。在全球太阳能电池企业排名中,日本共有夏普、京瓷、三洋电机、三菱电机四家企业入选前20位。这些企业是日本太阳能产业的主力军,从事技术研发时间长,其产量约占日本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一半。

风力发电

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风力发电设备,截至2007年底共有风力发电站1409座,发电能力约168万kw,多半设置在北海道、东北、九州等空旷地区。尽管日本风力发电以惊人速度发展,但产业规模较欧洲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排名第十八位。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潜在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地形复杂,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偏远山区的交通及输电线等基础设施。最近探索开发海上风力发电,取得了一定成效。日本风力设备企业技术优势明显,产品出口欧美及非洲国家。

二、新能源产业立法保障

日本新能源政策起步较早,与节能政策并行始于上世纪70年代,相继制订了《石油替代能源开发及应用促进法》(简称《代替能源法》)及《新能源利用促进特别措施法》(简称《新能源法》),明确了政府、企业及国民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分工,并将对新能源企业在金融及税收上的优惠措施制度化。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普及和推广,2002年日本颁布《电力企业利用新能源特别措施法》(简称RPS法),以配额的形式规定电力企业利用新能源的义务。上述三法为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技术创新及普及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日本自1974年起相继制订实施“阳光计划”和“新阳光计划”,对包括太阳能、风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政府每年拨款362亿日元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仅1997-2004年间就共向家庭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工程投入补贴1230亿日元。由于政府全力支持,社会资金也大量投入“新阳光计划”项目,使日本的太阳能产业很快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2004年6月,日本经产省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构想”,提出到2030年将新能源技术扶植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创造就业31万人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此,日本政府在税制和融资等方面采取优惠措施,促进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并支持新能源产业及产品向出口创汇方向发展。

四、后危机时代支持新能源产业新举措

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新技术和制度变革推动向内外需并重发展模式转变,将新能源定位为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将提高至20%,带动50万亿日元的内需市场,新增140万个就业机会。为实现该目标,日本提出实施太阳能发电全球最大规模计划,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规模扩大至当前的20倍,为此,由政府财政出资,鼓励普通家庭安装太阳能光板,发电由电力企业以普通电价的2倍采购,成本分摊至居民用电价格中,此举可使家庭在10年后获得收益。此外,今后三年为全国3.6万所学校集中安装太阳能光板。通过上述政策的推动,预计未来3-5年太阳能相关产品价格将降至一半,可有效提升日本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