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石油资源作为化石能源,蕴藏量有限,在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仍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能源危机将提前到来。
一、全球风电行业超预期发展分析
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并竭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由于与其他新能源技术相比较,风电技术相对成熟,且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资源有效性,因此在过去的30多年里,风电发展不断超越其预期的发展速度,一直保持着世界增长最快的能源地位。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统计数据,在2001年至2017年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0%,累计总装机容量从截至2001年末的23,900MW增长到截至2017年末的539,123MW。
二、全球风电行业市场高度集中分析
过去30年中,风电产业在全球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始发展风电,但主要市场还是相对集中,并受亚洲、欧洲和北美的主导。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末,亚洲、欧洲和北美三个地区在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中占据94.88%的比例。从国家集中度来看,截至2017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前十大国家合计总装机容量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84.72%,其中前五大国家合计占全球总量的72.27%,中国排名第一,占比为34.94%;2017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前十大国家新增容量合计占全球新增总量的90.13%,其中前五大国家新增装机容量合计占全球新增总量的79.39%,中国排名第一,占比为37.45%。
三、风力发电成本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风力发电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和最具商业应用价值的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风力发电有着清洁、安全、可再生等优点。在忽略火力发电环境治理投资和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成本过高”曾经被认为是风电的弱点,但作为全球减排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风力发电的经济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风电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日益增大,各风电运营企业不断提高成本意识,致力于减少风电与传统电力间的成本差异,推动产业发展。
一方面,风机价格下降降低了风电成本。自2008年起,由于配套生产能力的提高及关键部件和主要部件的供应基本平衡,风机的价格开始趋于平稳;2009年以来,随着中国风机产能的不断增长,风机制造商在成本和质量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全球风机价格持续下降。根据彭博新能源金融(Bloomberg New EnergyFinance)讯息,按照全球风机合同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风机价格较2008年上半年下降了51.43%,从每兆瓦175万美元下降至每兆瓦85万美元。

另一方面,风电场选址的优化,风场运营效率的提高,风机质量和维护水平的提升等同样起到了降低风电成本的作用。
目前,在北美以及欧盟各国,风电的收购价格已经和其他能源一致。
四、风电机组技术更新速度快,机组大型化成为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第一,风电机组呈现大型化趋势。理论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越大,每千瓦小时风电成本越低,因此风电机组的技术发展趋势向增大单机容量、减轻单位千瓦重量、提高转换效率的方向发展。大型风机的出现,也为开发海上风电提供了条件。第二,风电机组向适应低风速区发展。随着风能转化效率的提高,使得过去较低风速区域也可以建设大规模的风电场,推动了风力发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快速发展。
五、海上风电快速增长,将成为风电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全球风电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陆地风电场可开发的地方逐渐减少,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稳定,且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网容量大,风电接入条件好,风电场开发已呈现由陆上向海上发展的趋势。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年度风电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建成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8,814兆瓦,较2016年末增长29.93%,2017年新增海上装机容量4,334兆瓦。海上风电建设增速已经超过陆地风电的建设增速,成为全球风电行业的新增长点。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16个国家拥有已建海上风电场,其中欧洲国家占据11席,以英国、德国、丹麦、荷兰等国为主;亚洲国家以中国、越南、日本三国为主。目前,英国海上风电建设领先全球,截至2017年底,英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6,836兆瓦,占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的36.33%;截至2017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达到2,788兆瓦,跻身全球前三甲;亚太地区除中国外,日本和韩国海上风电2017年也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