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
电池片产能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4-05-09
产业链中下游的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也都在 40GW-50GW,产能过剩明显,目前大厂已放缓产能扩张,并控制现有产线的开工率,而部分中小厂产线处于停产状态。未来竞争主要是质量、成本、品牌、渠道的比拼,大型厂商具有一定的优势,部分中小规模厂商在本轮行业低谷时面临被洗牌,成本较高、质量较差的“无效产能”将面临淘汰。 短期来看,各环节产能及需求均未平衡,而美国“双反”对国内电池片环节影响最大。大陆组件厂商要绕过“双反”可以选择海外建厂,或者采购台湾及国外电池片。目前最便于操作的是采用后者模式,考虑价格及可操作性,主要从东亚地区采购。 台湾产能约为9GW,韩国电池片产能较小,仅有LG和三星有较大产能,日本则是价格过高,同时接触难度大,较难操作。另外和台湾、韩国厂商关系良好的电池片厂可以使用代工模式,只要对方愿意出具产地证明,仍可绕过“双反”。 短期来看,由于“双反”的影响,国内电池片的产能更为过剩。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