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件行业发展概况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总量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软 件行业业务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根据工信部网站公布的 数据,2018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为6.31 万亿元。受益于 国家政策对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大力支持和互联网浪潮的兴起,预计软件及 信息技术服务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软件行业 2011 年至2018 年业务收入规模变化情况如下图:
软件行业业务收入包括软件产品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及嵌入式系统软件 收入等,其中软件产品收入占比最大。2011 年至2018 年的软件产品收入规模及 增长情况如下图:
二、建筑业及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 年国内生产总值82.08 万亿元,其中建筑业 总产值21.39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14%,2017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8.14 万亿元,其中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2.04 万亿元,贡献占比为25.04%,可见,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我国建筑业发展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21.39万亿元,同比增长 10.53%,2011至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如下图:

上图可见,2016 年建筑业逐渐回暖,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2、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 计企业营业收入4.34万亿元,同比增加30.16%,2011年至201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 计企业营业收入变动情况如下图:

上图可见,建筑业自2016年以来呈现逐渐回暖的趋势,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 整体经营情况也明显企稳回升。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显示,2017 年工程勘察设计 企业24,754 家,同比增长12.61%,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428.6 万人, 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81 万人,同比增长17.53%。近几年勘察设计机构持续增加, 并且自2015 年以来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2011 年至2017 年工程勘察设计企 业数量变动情况如下图:
3、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1) 建筑业信息化概述
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带来了建筑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短命建筑等诸 多问题。据统计,中国建筑业整体利润在1%-3%,远低于我国其他产业,建筑 业信息化率仅约为0.03%,仅高于农业,位居所有产业的倒数第二,与国际建筑 业信息化率0.3%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建筑业信息化可大致分为技术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其对软件的需求主要集 中在工具类软件和管理类软件两类。工具类软件主要包括:设计类软件(建筑设 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施工类软件、运营维护类软件,通过软件辅助建筑 生命周期内的建造。可提高产品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周期、提高 工程质量;管理类软件主要包括:综合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进度 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竣工管理等)、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 理等,覆盖企业运营的各方面,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信息交 流和协作的效率,降低信息交流成本。

其中 BIM 技术是一种贯穿于建筑全生命期的三维数字技术,是工程行业最 核心的大数据技术,可以真正解决复杂工程的大数据创建、管理和共享应用等问 题,在数据、技术和协同管理三大层面,提供了革命性项目管理手段。基于BIM 技术的三维复杂数字模型可以快速精准地进行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分析以及实 现多专业信息模型的碰撞检查,实现工程项目的统一化管理。近几年我国也在陆 续发布各项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推行BIM 技术的发展。
(2) 建筑业信息化相关政策
《2016-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 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 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 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 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 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及,到2020 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 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的新立项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 ,集成应用BIM 的项目比率达到90%。
为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应用 BIM 技术,如北京市第 一高楼“中国尊”、天津“117 大厦”。根据DodgeData & Analytics 机构2015 年发布的《中国BIM 应用价值研究报告》,基于2014 年350 家BIM 相关企业 的调研结果显示:逾半数(52%)施工企业预测,未来两年内将在30%以上的项 目中应用BIM,保守估计新开工项目的BIM 应用率为15%。根据《2016 年上海 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30.6%的项目BIM 技术应用费用投入超 过项目总投资的0.5%,保守估计2022 年的BIM 技术应用费用(包括软件使用 与咨询费用)平均投入在0.5%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49 万亿,假设未来五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不变, 则2022 年中国BIM 市场规模将达367.5 亿元。
(3 )建筑软件行业
建筑业可以细分为设计行业、造价行业、施工行业、物业管理行业等,由于 建筑工程的信息主要依靠设计行业搭建,因此设计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 对整个建筑行业促进最大,为设计行业服务的软件要求也就最高,难度也最大。 因此,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应首先是设计行业的信息化。
设计行业又可细分为建筑专业设计、结构专业设计和机电专业(给排水、采 暖、空调、电气等)设计三个方面,目前国内的软件公司一般服务于设计行业某 一个专业。
在设计行业的几个专业中,结构专业的设计软件涉及建筑工程的安全,软件 的技术难度也最大,例如力学有限元技术、规范控制技术、三维造型、施工图辅 助设计等。而随着建筑高度、跨度、复杂程度的增加,结构设计软件的技术难度 越来越大,因此国内外结构设计软件公司相较于建筑专业、机电专业的软件公司 集中度高很多。
国内目前已上市的建筑软件公司广联达(股票代码:002410)业务涉及工程 造价、工程施工、产业金融等板块,公司的上市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建筑业的信息化发展。
4、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概况
相较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有着突出的优势:首先,装配式建筑可以保证 工程质量,传统的现场施工受限于人工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而装 配式建筑构件在预制工厂生产,生产过程中可以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控制, 构件的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其次,装配式建筑可以降低安全隐患,传统施工大 部分是在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运输到 现场后,由专业安装队伍严格遵循流程进行装配,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并降低了 安全隐患;第三,装配式建筑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由预制工 厂批量采用钢模生产,减少脚手架和模板数量,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同时省 掉了相应施工流程,大大提高了时间利用率;第四,装配式建筑还可以降低人力 成本,装配式采用预制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提高了劳动生 产率;此外,装配式建筑还可以节能环保,减少污染。装配式建筑循环经济特征 显著,采用的钢模板可以循环使用,减少了大量脚手架和模板作业,节约了木材 资源,且由于构件在工厂生产,现场作业少,大大减少了噪音和烟尘,对环境影 响较小。
为了加快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015 年住建部批准发布了《装配式建筑结构 设计规程》及配套的相关标准构造图集,标志着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 艺趋于成熟,目前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 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行业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016 年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 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 号),2016、2017 年国务院发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 号) 均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 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7 年住建部印发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 案》(建科[2017]77 号)提出了装配式产业规模的短期目标,提出到2020 年,全国装配式 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 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2018 年各省 市发文提出了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规模的短期与中期目标,其中北京、上海、江 苏、浙江、湖南、四川、天津、深圳、武汉、石家庄、沈阳等省市提出到2020 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假设未来每年建筑业按照 2017 年增加值(5.57 万亿)进行测算,装配式建 筑将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按照目前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0.03%计算,仅装配 式建筑设计软件就有5 亿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