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IT

2015-2019年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9-12-31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要素。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而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是时空数据的源头,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1、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是大数据行业的基础,同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超过80%与时空数据有关。时空大数据包括时间、空间、专题属性三维信息,具有多源、海量、更新快速的综合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政府、民生、行业等各个领域,如智慧城市、移动电子商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土地利用分类及地域范围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监控(如海洋温度、厄尔尼诺现象、生物量、犯罪易发点发现、交通协调与管理(交通中的局部失稳、道路查找)、疾病监控、水资源管理、自然灾害(如台风、森林火灾)预警、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等。时空大数据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正致力于开发和应用新兴的计算技术来分析海量、高维的时空数据,未来将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
大数据行业的发展也会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发展形成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形成海量的时空数据需求,数据量大、种类多、增长速度快的特征将催生大量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业务需求。另一方面,大数据产业将推动人工智能等生产工具的快速发展,其也将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的生产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如在时空数据生产环节,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可能都会在智能化时代中由机器完成,比如,随着智能传感器设备和测量设备精度的智能性、实时性、可靠性越来越高,之前需要由人跋山涉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工作将由智能设备和机器人来完成;在时空数据应用环节,人类对时空服务的需求正在从事后走向实时和瞬间、从静态走向动态和高速、从粗略走向精准和完备、从陆地走向海洋和天空、从区域走向全球、从地球走向深空和宇宙;人类对位置服务质量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地理信息行业服务的深度及广度将会不断拓展,比如,对环境、人体健康、人身安全、时空动态等多方面都要更加精确地监测,满足“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下日新月异的个性化、智能化、实时化、精准化的服务需求。
2、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正相关,但市场深度、广度仍在扩展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工程勘察行业与城乡建设密切相关。测绘地理信息广泛应用于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地质勘探、矿产开发、水利、交通、军事及大众生活等各个领域;工程勘察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建设领域。长期以来,随着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持续增长,我国测绘服务产值、工程勘察收入也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自2012年以来,测绘服务产值、工程勘察收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情况如下图:
测绘服务产值、工程勘察收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工程勘察行业属于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目前已进入成熟期,自2012年以来,其收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例基本稳定。我国测绘行业属于政策驱动型,同时也兼具部分投资驱动型特征,由于我国对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以及民众精准化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其产值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此外,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来看,由于技术加快演进融合,该产业整体处于成长期,自2012年以来增速达到15%以上。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产值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为其服务的广度及深度不断拓展。当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不但为经济普查、水利普查、林业普查、地名普查、不动产登记、土地确权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提供服务,还为南水北调、高铁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十二五”期间,我国成功开发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在政府管理决策、重大工程建设、企业增值服务、公众日常生活等方面开发了1,000多个业务化应用项目,还开发了新版公益性标准地图以及丰富多彩的政区、交通、旅游、生活和文化创意类地图,此外,手机地图、车载导航地图、互联网地图等形式的电子地图也快速发展,这些都给本行业带来了市场需求。11此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技术的使用推动地理信息产业更快发展并不断融合,同时进一步催生出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新产品、新内容,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向个性化、智能化、知识化方向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能力及服务范围。
3、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技术进步驱动行业业务流程及应用升级

当前,我国信息化测绘体系已基本建成,测绘地理信息业务已进入到信息化阶段,其主要呈现出以下四方面特征:
(1)信息获取实时化。时空信息数据获取的手段先进、快速、及时,能够满足各种突发事件和应急事故处置以及公共服务的需要。其获取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借助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可以动态、快速甚至实时地获取需要的各类地理信息数据。
(2)信息处理自动化。在时空信息数据的处理、管理、更新和提供过程中广泛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处理。
(3)信息服务网络化。时空信息数据交换、传输和各项服务都在网络上进行,可以通过网络式、分布式时空信息发布系统进行“一站式”查询、检索、浏览和下载,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许可范围内通过网络得到相应的时空信息综合服务。
(4)信息应用社会化。时空信息数据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应用的范围更宽更广,直接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时空信息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对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而言,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行业生产方式。随着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生态文明等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行业正广泛应用协同设计、三维设计、动态模拟等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不断得到推进;勘察设计手段不断创新,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数字化工厂(DF)在工程建设运营全过程中的得到应用,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核心理念,工程建设综合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4、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业务融合催生行业业态呈现新特征

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大力普及应用,北斗导航、卫星遥感等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信息化、“互联网+”与行业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需求不断呈现出新特点、新变化和新形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产品形式及内容(传统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以测绘产品为主)不断受到新业态、新技术、新需求、新环境的影响。当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新业态主要体现在:
一是供给方式新。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为用户提供常态化、差别化、个性化、实时化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基于空间位置信息的政企、大众信息化产品供给将不断出现。典型应用如:智慧城市,比如城管网格化管理、卫生环境监控、城市执法监管、室内导航、智慧排水、灾害应急等等领域。无人驾驶汽车,这是典型的高精度地图以及实时定位和智能技术等高度结合的产品,是“互联网+”的高级应用。
二是服务范围新。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服务范围将覆盖全域、全球,兼顾陆地、海洋、空间和地上地下,极大地拓展了服务的空间和范围。
三是成果内容新。以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航天航空遥感、地理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等为主要成果形式,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将正发生变化。如传统以二维形态的地图、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产品逐渐转变为标准化的三维实景影像或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等。
四是服务方式新。测绘地理信息的传统服务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但其主要服务方式将会是新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基础地理信息将成为国家大数据建设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底,集成整合各种各类信息数据的基础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地理信息将与其他信息数据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经济发展。
五是运营机制及管理模式新。按比例尺来确定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模式将被打破,基础地理信息多尺度融合、联动更新、分工采集、逐级推送的基础测绘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逐步形成。目前已初露端倪的方式包括众包测绘、成果共享、手机实时测绘等。
六是科技手段新。测绘地理信息的技术基础主要是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现代空间技术的发展并与测绘技术融合,以及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智能化需求推动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5、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是行业中长期的发展动力

截至2016年末,全国290个地级市、214个县级城市完成了“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升级)建设并投入使用,已有35个地(市)和10个县(市)开展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基于数字城市开发的应用系统已有6,323个,基于智慧城市开展的应用系统已有170个。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17年3月,中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在政府工作计划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年内建成和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将有望超过500个,“十三五”期间,我国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逾5,000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重要职责。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2016-2018年工作分工》,明确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要加快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试点,鼓励其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与管理、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中的智能化应用。2017年12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条件具备的城市积极申请建设试点,力争到2018年底,经济发达的省(区、市)有2-3个试点城市,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市)有1个试点城市,标杆示范试点城市涌现,取得明显的建设成效。到2020年,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在有条件的城市全面展开,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反过来也会促进地理信息的发展。未来随着城市化及智慧城市的进一步推广,智慧交通、智能电网、物联网、通信网络等等的建设都会大量涉及到地理信息,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有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得到长足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维护也将为工程测勘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6、自然资源的专门化、集中化管理以及随之产生的“多规合一”模式将推动行业深入发展。

我国地理空间产业规划调整优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广州、上海等地方政府主推的“两规合一”,到2014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环保部等四部委的“多规合一”,再到2017年四部委“空间规划”等阶段。2018年5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在当前历史时期及特定条件下,自然资源部的组建改变了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按照产业精细分工,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分别管理,权力体系由与自然资源相关的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环保等部门分散构建的传统模式,形成了土地、海洋、矿产、水流、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野生植物等资源的专门管理、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把自然资源作为资产,从最初的勘查阶段开始,到开发利用,再到生产再生产全过程,将自然资源由单一的实物管理,转向价值和实物的统一管理并将由单纯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向产权管理、用途管制、行政管理相互融合的模式。
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对“多规合一”重要地位的阐述,意味着我国将从根本上实现对地理空间相关规划的统一管理,由此产生的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应用及挖掘等需求将进一步促进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是地理信息大数据,因此在规划统一后,将有利于我国大数据产业的推进,智慧城市和政务大数据建设将持续升温。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