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期间的主要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4-06-24
相比于较为成熟的GPS,北斗具有有源定位和短报文特色服务等特点,在互动性上具有优势。北斗系统试运行服务期间主要性能如下:
服务区:东经84 度到160 度,南纬55 度到北纬55 度之间的大部分区域(大体范围在东至日本、西至印度东部、南到澳大利亚、北至蒙古的区域内)。
位置精度:平面25 米、高程30 米。
测速精度:每秒0.4 米。
授时精度:50 纳秒。
2012 年,按照北斗系统组网发射计划,还要发射6颗组网卫星,进一步扩大系统服务区域和提高服务性能,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2012 年底,北斗卫星导航覆盖区内定位精度达到10米。
应用领域逐步展开
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以后,国家就着手推动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在国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目前已经应用于国防、交通运输、通信、电力、金融、气象、海洋、水文监测、应急救灾等等各个方面,北斗实验系统的用户数量超过10 万。
海洋渔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最为成熟的北斗民用行业,在网用户近3 万户,主要集中在中远海。交通运输部的“两客一危”示范项目计划完成8 万台左右的北斗/GPS 双模终端采购安装,选取山东、河北、宁夏、贵州、湖南、天津、陕西、江苏、安徽9省(区)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后,拟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同时,中国气象局也正在组织开展基于北斗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运行应用,对推动提高我国空间气象监测预警能力、降低灾害危害程度都带来了巨大的作用。广东省专门报道了基于北斗的公务车辆管理服务示范,为公务用车监管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虽然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功能只有导航、定位、测速、授时,但在各行各业对这些基本功能进行二次开发而产生的应用项目,会非常广泛,如自动对时、安防、建筑、森林防火、地球物理、农业等等。
北斗卫星处于高密度发射期
中国航天正处于高密度发射时期,“十二五”的目标是100 次火箭发射,100 颗卫星发射上天,100 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近4 至5 年,我国平均每年要实施20 次左右的航天发射活动。今年中国航天已经完成了19 次宇航发射,发射了21 颗航天器,其中包括了3颗北斗导航卫星,以及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
在2020年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要研制发射30余颗导航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卫星和运载火箭两大系统的研制发射任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