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
我国发展自主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分析
发布时间:2014-08-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精确打击武器对导航定位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通信、电力等基础行业对时间同步的精度要求也不断提升,GPS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相关行业中。
民用市场方面,随着卫星导航在亚太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基础信息源,相关产品和和服务市场迅速壮大,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产业。
虽然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的民用性能在不断的提升,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提升和生产效率提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全球的民用用户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两者的建设都源于军事需求,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强调信号的可控性和非常时期的抗干扰性,这就意味着一旦进入非常时期,开放的民用信号将会面临被关停、被操纵等威胁,其渗透率越高,这种威胁的影响就约深远,武器无法制导、电力、通信系统瘫痪,„„,欧盟10年前曾预测,卫星导航中断一天,经济损失将超过10亿欧元。且美国对中国导航类高端技术出口加以限制。根据美国商业部对出口控制的相关条例中,导航和航空电子相关技术和产品是严格的出口管制内容。其对华出口的卫星导航授时板卡是有着严格技术限制和封锁的,一旦运动载体导航速度超过515米/每秒,高度超过18000米,导航系统就无法工作,无法适用于高精度、高动态导航的应用需求,使我国的航空和航天领域卫星导航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以通信、电力、金融(尤其是证券交易市场)为代表的国家命脉行业需要我国自主的导航系统来提供导航、定位、通信、授时服务,以保证全网同步稳定运营;在通信网络中,每个基站必须保持绝对时间的同步才能够使得整体无线网络中保持正常的通信状态。我国TD-SCDMA 网络和CDMA 网络目前都依赖GPS 系统进行授时。2010 年1 月13 日由于美国空军试图通过改变GPS 星座的构型而进行升级维护,使得中国电信CDMA 网络出现全国网络的告警现象。目前的技术只能保证在GPS 授时缺失72 个小时内,不会出现网络瘫痪。电力输配对设备时间同步的精准度提出了极高极严的技术要求,电力设备时间同步的精准度正从过去的微秒级过渡到纳秒级,因此必须为电力系统配置高精度、高可靠的授时系统。在传输系统和接收系统间出现时间误差,高压电流势必会在瞬间烧毁被接收的变电站或是传输线路。2009 年9 月,国家电监会公开表示,国家正式确立“天地互备,以北斗为主的电力授时体系”。
因此,发展自主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意义深远,其将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技术设施。我国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不仅具备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