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

IP城域网的承载及架构市场概述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2-11-05
    1 概述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反过来,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正在驱动网络的改变。这个变化引发了IP网络架构和设计理念的变革,IP城域网的规划也要做相应的转变。
    1.1 视频质量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频对网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视频流量客观性强,对时延、丢包非常敏感。在用户体验决定营销的时代,过大的时延和抖动是不可容忍的。
网络是否延时主要取决于网络的拓扑复杂性,以及网络设备处理时延的能力等因素。当前设备的编解码和同步等过程,是产生延时的主要原因。
网络丢包率取决于网络本身的质量、网络流量等因素。当网络流量达到最大值时,拥塞会导致网络丢包。丢包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线路误码导致的帧错误,这种情况比较少,但是即使只有1个bit的错误也会导致整个帧错误而被丢弃,使丢包率上升。另一种是因为网络设备拥塞导致帧丢失,实际网络的丢包主要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对于交换机而言,当链路负荷达到30%以上的时候,丢包率明显增加,视频出现马赛克;对于路由器而言,当链路负荷达到50%以上的时候才会出现相同情况。这说明视频业务对网络的承载需求是轻载的。
1.2 视频流量占主流地位
视频正在成为主要的沟通方式。以前互联网上的内容主要是文本,近两年视频内容增长非常快,比如美国的YouTube、Hulu视频网站大流行等等。目前通讯运营公司的城域出口流量中,视频、P2P和IPTV等视频下载业务占据总流量的四分之三多。业界对城域网的统计预测,到2013年视频业务将会占到IP流量的90%。视频的收敛比只有文本的1/8,对城域网和骨干网压力很大。如果网络不能针对视频的业务特点进行优化,运营商将会不堪重负。
1.3 移动承载IP化持续深入
移动宽带流量每年增长130%,未来几年可能成长为增长最快的业务,虽然总量不大,但仍然会使移动承载成为运营商投资的重点,很多移动运营商甚至选择自建IP移动承载网。这是由于MSTP的刚性管道已经不能满足移动承载的大带宽需求,租用成本过高。而且,向业务开展更灵活的IP网络转型,是大势所趋。一般来讲,移动承载IP化的进程自上而下展开,目前PS、端局、汇接局基本完成IP化,而CS域和移动回传是IP化的重点。
1.4 IPv4地址不足制约用户发展
IPv4地址已消耗殆尽,而缺少地址将严重阻碍新业务的开展。业界流行的NAT方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降低网络性能、增加建网成本,而IPv6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址短缺的问题。
2 承载业务分类
IP城域网在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城域网正在发生的变化,还要考虑不同业务对网络承载的不同要求,例如有的要求轻载,有的却很难轻载。如果在网络设计时将这些需求互斥的业务隔离开,会极大地减轻城域网的设计复杂度和投资运维成本。为了合理规划城域网,通常将业务分为开放类业务和封闭自营类业务,如表1所示。
这两类业务可以在一张网上综合承载,也可以分平面承载。考虑到规划和运维等综合因素,当业务量到一定程度后,分平面承载是较好的选择。分平面承载有两种模型。承载模型一的特点是一个平面,共用核心路由器CR;承载模型二的特点是分设核心路由器CR,分宽带平面和精品平面承载,如表2所示。
3 重点业务的承载技术
3.1 IP RAN业务
IP RAN业务的承载技术主要有三种,包括MSTP技术、PTN技术、路由器技术。MSTP适合3G初期和中期的基站业务和L2专线业务的承载。PTN方案基于MPLS-TP协议,本质是纯二层的技术,适合于2G/3G基站业务和专线业务承载。路由器技术则广泛应用于宽带城域网,天然具备二三层专线、IPTV组播等业务的承载能力,同时吸收基站承载的必要需求,满足综合承载的需要。
目前全球运营商关于移动承载技术的选择中,综合承载占大多数,尤其是考虑到面向未来的LTE承载、X2接口以及MME/SAE Pool承载需求时,更是如此。
3.2 IPTV业务
视频内容越来越丰富,IPTV必将成为城域网的核心业务。运营商吸引客户的主要优势也体现在IPTV的业务质量和体验上。在承载策略上,IPTV业务发展初期,普通业务和IPTV业务共用一个BRAS设备接入并分流,这对整网的改动小,业务开展快。当IPTV业务大规模发展时,IPTV业务可通过专用的IPTVBRAS接入,其他宽带上网业务通过原有BRAS接入,这样既消除了IPTV业务和其他业务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保证了大流量IPTV业务自身的需要,同时继续利用BRAS强大的控制能力,保证IPTV业务的安全接入。
3.3 IPv6过渡
IPv4与IPv6将在很长时间内共存。如何实现共存期的应用互访和平滑演进,是实现IPv4向IPv6成功过渡的基础。当前的过渡技术主要是隧道技术和地址转换技术。运营商在技术方面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改造成本、对现有业务的影响、技术发展趋势等。
在众多的技术中,双栈+NAT444或双栈+DS—Lite可以平滑演进到lPv6,但暂时不能解决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必须再经过一次演进过程,才能过渡到IPv6。DS-Lite技术以IPv6为基础,不存在过渡期。因此,针对目前过渡技术的合适的选择是骨干网采用双栈技术同时支持IPv4和IPv6,城域网则采用双栈和DS-Lite技术。
4 IP城域网架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为了更好地承载业务和面对将来业务的挑战,城域网的理想目标结构是分片面承载,具有下列特点。
    网络层次扁平化:汇聚交换机的作用主要是端口汇聚,并以高速端口上联BRAS,解决业务网关端口密度低的问题。随着宽带建设的提速,OLT上行至UBRAS的带宽越来越大,当OLT上行超过4G时,OLT直接上联BRAS的成本更低。
    OTN智能光传输网进城域:城域网向IP化、全业务、超宽带的进一步深化,对城域传输网产生了大容量、粗管道、IP化要求,高品质业务的出现又对网络的安全性、QoS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导致城域网光纤资源匮乏,可以通过引入城域波分解决城域光纤不足的问题。
业务的高可靠:电信级高品质业务、以及在线商务和在线金融业务的广泛普及,使用户对可靠网络的需求非常迫切。另外,目前宽带IP城域网的业务网关基本是单点部署,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2-3万的接入用户。因此,现网业务网关要摒弃孤立的形态,进行BRAS备份。同时通过城域网OTN对光缆中断等批量事故提供电信级保护。
城域网是未来业务发展的关键,是云管道的基础,建设一个高体验、灵活高效的城域网是网络规划和设计的重点。为了迎接超宽带、高体验、高可靠城域网时代的来临,城域网的承载分平面化、业务高可靠、架构扁平化、城域光纤波分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运营商应通过合适的技术构建超宽带、低成本、电信级、绿色环保等面向未来的全业务城域网,充分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