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

印花工艺发展动向分析

发布时间:2014-08-21
       印花工艺发展动向(1) 印花制品占整个印染产品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近年来印花技术有不少新的发展,例如数码技术在制版工艺中的应用使描稿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电子配色在印花配色中的应用提高了印花质量,除此之外,转移印花、喷墨印花、静电印花也取得飞速发展,在常规印花工艺中也有不少新进展,我从近几年的国外专利和参考文献中看到的资料向大家作一简要的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转移印花近年大致有下列几种进展:1.棉纤维变性法:将棉纤维接枝变性使之成为憎水性,就能吸附升华的分散染料,例如与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等接枝,或者在棉纤维上涂上一层聚合物,该聚合物能够吸附分散染料,但都达不到理想目的,因为接枝量不可能太高,否则就失去棉的固有特性,而且即使接枝量高,但纤维的结晶度不高,且棉的空隙大,因此染色牢度较差。
        反应性物质涂层法:有人将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如氧丙烯乙二醇,形成的嵌段聚氨酯与染料制成印墨印到纸上,然后与织物叠在一起进行热转移,在热转移时染料与聚氨酯一起升华,而异氰酸酯基从嵌段共聚物中分离出来再与纤维素上的羟基反应形成共价结合,从而吸附分散染料,提高了染色牢度和给色量。 具有防染效果的转移印花:有人将活性分散染料Intrathermdyes涂到纸上,再在它上面印上聚乙烯亚胺和非反应性的分散染料印浆,该聚乙烯亚胺能与活性分散染料反应而阻止其升华,称之为封阻剂(blockingagent),然后将纸与织物进行热转移,未印有聚乙烯亚胺印浆的活性分散染料及与聚乙烯亚胺一起印上去的非反应性分散染料都能升华而转移到织物上,因非反应性分散染料不会与聚乙烯亚胺反应而仍能升华,而那里的活性分散染料则不能升华,达到了防染作用。例如用涂有IntrathermBlueP30910%印浆的满地上,再印上分散红15%、聚乙烯亚胺(50%,BASF的产品PolyminP)25%、异丙醇60%(作溶剂)的点子花纹,热转移后就能获得蓝地红点花的涤纶花布,类似于防染印花。
       UV焙固转移印花法:近年来很多专利都报道涂层UV焙固转移印花,已经成为转移印花中的热门。基本已经成熟。去年11月的最新专利如下:制备UV可焙固树脂,将其涂到基质材料上,进行100℃20秒钟的烘干,使之形成UV辐射可焙固涂层,在涂层上进行印花,再进行UV辐射焙固,使未印花处的涂层焙固,而印花处因印花层阻碍,UV透不过去,其底部的涂层未固化,然后将基质与织物叠在一起进行加热转移,一般为120-130°,20秒,40psi,将印花处的印墨转移到织物上,最后再进行UV辐射固化,使之成为永久性的花纹。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