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品牌运动鞋服企业主要通过自主、外包或两者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研发、设计和生产;销售则以经销商模式为主,即运动品牌企业向经销商批发销售运动鞋服产品,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经销商拓展营销网络并对其加以管理,但不参与零售环节具体经营。
(2)行业的周期性
运动鞋服产品作为消费品,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但与周期性行业相比影响较小。
(3)行业的地域性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存在地域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理念的差异,一线城市消费者购买力较高,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因此高端运动鞋服品牌占市场主导地位,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国内运动鞋服品牌发展空间广阔。

(4)行业的季节性
运动鞋服企业在下半年的销售额通常高于上半年, 主要原因系下半年秋冬季产品单价普遍高于春夏季产品,且下半年节假日较多。
6、行业竞争概况
我国运动鞋服行业集中度较高, 根据 Euromonitor 的运动鞋服行业调研结果,2010 年度中国运动鞋服行业前十大品牌合计占国内运动鞋零售市场份额的73.52%、占国内运动服装零售市场份额的62.40%。 主要国际品牌及国内品牌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彪马、李宁、安踏、361 度、特步、匹克、乔丹和贵人鸟等。
(1)一线城市市场的竞争概况
以耐克和阿迪达斯为代表的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 前沿的设计理念和强大的品牌推广与市场营销能力, 占据了一线城市运动鞋服市场的领导地位。 近年来安踏等国内领先运动品牌设计理念逐渐成熟、营销网络布局趋于完善。随着我国消费者品牌观念日趋理性,国际知名品牌在一线城市市场面临国内品牌的挑战。
(2)二、三、四线城市市场的竞争概况
361 度、特步、乔丹和贵人鸟等近年迅速崛起的民族品牌已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网络,在二、三、四线城市运动鞋服市场优势尤为突出。 由于二、三、四线城市居民平均收入低于一线城市,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因此国内部分运动品牌重点布局于二、三、四线城市市场,并通过集中的营销网络布局、适合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定价策略、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推广和紧跟潮流的研发设计理念在二、三、四线城市逐渐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