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化工
2012年煤焦油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2012-08-10
2011年化工行业整体走势可谓大起大落,就煤焦油市场而言,亦是大起大落,其原因与整体宏观经济、上下游的供需密切相关。从2011年末一度疲态的市场行情可以看出,终端市场疲软,支撑力不足,非需求支撑的市场难以维系虚高的煤焦油市场。同样,2012年煤焦油市场如何,宏观经济、上下游供需无一继续影响着。
宏观政策: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家一系列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严重受挫,钢铁行业首当其冲。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钢铁厂的极力压价及原料煤炭的高位双重夹击下,焦化厂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限产。同样化产品煤焦油的量也明显减少,市场上货源的多少将对煤焦油市场带来一定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我的钢铁"年会上表示,"在危机里面不确定因素很多,但是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中可以确定的是欧美增长、若增长会比较长期化。"同时还表示说,这种判断意味着他在国内的应对上会留余地,他在国内的出口,对中国的冲击会留余地。
下游需求:2012年我国下游市场行情如何,及如何影响煤焦油市场,我们进行逐个的分析。煤焦油下游主要包括,煤焦油深加工行业、炭黑行业以及燃料油行业,而此类行业又分别受制于房地产、铝行业和汽车轮胎行业,因此,以上产业链的好坏对2012年煤焦油的市场行情也起到直接的影响。
首先,房地产对煤焦油的下游产品工业萘市场有一定关联。2011年,我国为抑制房产的过快增长,出台了一系列的房产措施。从宏观上来看,房地产对建筑建材是一个逐步带动的过程。建材受到影响的滞后地产复苏时间取决于施工进度,短则8-10个月,长则需要1年以上。而就房地产来说,2012年我们关注下保障房方面,巴曙松表示,2011年10月份、11月份很多省就在落实2012年的土地、资金,所以从2012年的情况看,我们可以大概估算保障房的启动情况,在建项目情况比2011年要好。
其次,铝行业走势对煤焦油下游煤沥青市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综合房地产、铝行业的分析,我们得出,无论从房地产-减水剂-工业萘延展到煤焦油市场,还是从铝行业-碳素-煤沥青关联到煤焦油市场,与煤焦油市场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下游行业,2011年煤焦油走势大起大落,工业萘、煤沥青起着关键性的影响。2012年铝市供给将会继续增长但增幅放缓,预计需求将继续放缓,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抑制价格涨幅,但成本上升会继续成为铝价上涨的重要支撑;且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2012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基于此,预计2012年全年电解铝价格将保持宽幅震荡的局面。
再次,汽车轮胎行业的走势,对以煤焦油为原料的炭黑走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天胶价格大幅回落,2012年轮胎行业毛利率有望回升。天然橡胶占轮胎制造成本比例约35%-45%,据测算天胶价格下跌1%可提升轮胎毛利率0.3-0.5个百分点。我们预计2012年天胶均价比2011年回落10%-15%, 轮胎行业毛利率将从目前的11%回升到15%-20%区间,整个行业2012年业绩上升趋势明显。
国内轮胎替换市场将迎来需求高峰。2009年国内汽车消费井喷,按照轮胎使用规律,2012年开始这批车辆进入轮胎更换高峰。目前国内汽车保有量约1.04亿,按照平均3年更换一次轮胎估算,2012年轮胎替换需求约1.67亿条,较2011年增长19%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替换轮胎需求在2500万条左右。
2012年9月美国轮胎特保到期,轮胎出口恢复性增长。美国向中国轮胎征收特别关税将在2012年9月到期,预计未来继续征收特别关税的可能性较小,届时国内向美国的轮胎出口量有望出现同比20%-30%的恢复性增长。此外欧美消费者2008-2009年期间推迟更换轮胎,这部分需求从2011年开始逐步释放,并且已经反映在米其林等国际巨头的业绩中。预计2012年国内轮胎出口将保持10%-15%左右的增速。
贸易商方面:2011年国内煤焦油的大起大落,贸易商的心态及市场炒作也是密切相关的。经历了2008年的大悲大喜,业内人士大都已不会再相信市场有规律性,长线操作的方式已逐渐被摒弃,而部分贸易商大都转向投机操作,随着低位的出台部分贸易商揽货到手,储货量的多少及心态问题对市场影响较大,贸易商对国内焦油市场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贸易商的因素,也是我们要关注的。
综合2011年各项影响因素,虽然欧债危机对我国影响较大,钢市2012年亦处于缓步运行的状态,终端市场亦需要回暖空间,2012年,煤焦油市场整体将处于稳步偏弱的态势,下半年行情较上半年有所好转。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