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高速增长,集成电路领域用量最大
全球半导体、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湿电子化学品行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增长。2018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达到52.6亿美元。使用量方面,集成电路市场使用量为132万吨,显示面板领域使用量为101万吨,太阳能电池领域使用量达到74万吨,合计307万吨。预计,到2020年,全球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8亿美元,总应用量达到38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12.4%。
2、市场随电子产业迁移而变,韩国企业占比提升显著
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两次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美国向日本的转移,第二次是从美日向韩国、台湾地区的转移。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在近年也迎来快速发展。液晶技术的发明者是美国,取得广泛应用的是日本,随后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中,直至21世纪初期,高端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仍是欧美、日本企业所垄断的局面。随着半导体产业和液晶产业的转移,以及光伏发电的兴起,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国内企业的湿电子化学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韩国企业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的全球占有率从2010年的7%逐步提升至2018年的19%;欧美、日本企业的占有率略有下降。显示面板、光伏发电等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的指标要求相对较低,为技术相对落后的后进入者提供了市场空间。企业在获得技术、资金积累后,才具备逐步进入更高端产品领域的能力。
3、欧美、日本企业仍占有技术和市场优势
当前,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份额主要为欧美企业、日本企业、韩国、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所占据。欧美企业主要有德国巴斯夫(Basf)、美国Ashland、美国Arch化学品公司、美国霍尼韦尔公司、Air Products公司。欧美企业占据全球33%市场份额。日本企业主要包括关东化学公司、三菱化学、东京应化、京都化工、日本合成橡胶、住友化学、和光纯药等公司。日本企业占据全球湿电子化学品27%的市场份额。
欧美和日本湿电子化学品企业技术先进,品种齐全,韩国和台湾地区在专利技术和市场份额方面仍与欧美和日本企业有一定差距。韩国半导体高端晶圆加工用湿电子化学品仍未实现大比例国产化。但由于显示面板领域在韩国国内发展迅速,该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性能的要求低于集成电路,因此韩国也在全球湿电子化学品领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大陆湿电子化学品企业距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近年逐渐取得突破,在个别领域已经接近全球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