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2020-2026年中国智慧能源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发布时间:2020-04-16
2020-2026年中国智慧能源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报告名称:】2020-2026年中国智慧能源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报告格式:】纸质版/电子版
-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 【中文版价格:】纸质版:7600元 电子版:7800元 纸质+电子版:8000元
- 【联系电话:】166 199 87910
- 【联系人:】龙经理
报告摘要
智慧能源就是充分开发人类的智力和能力,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在能源开发利用、生产消费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融汇人类独有的智慧,建立和完善符合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源技术和能源制度体系,从而呈现出的一种全新能源形式。简而言之,智慧能源就是指拥有自组织、自检查、自平衡、自优化等人类大脑功能,满足系统、安全、清洁和经济要求的能源形式。
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全面推进四个能源革命。2016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以及《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把推进智慧能源发展作为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国家战略和重要举措。2017年,国家能源局部署和着力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等系列行动,标志着我国智慧能源步入全面探索推进时期。
智慧能源的一系列创新服务需要借助互联网来实现,这个互联网就是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应用智慧能源标准,将电、水、气等能源数据化,利用IPv6、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将能源产业互联网化,动态管理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达到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等作用。
利用ICT技术,对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将能源赋予新的数据属性,达到能源的经济性、高效性及环保性。可以预见,能源互联网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的完美结合,势必将产生一个巨大的能量体,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智慧能源”时代的迅速来临,是能源革命的必然结果。另外,互联网行业对原本属于传统的能源行业不断造成冲击,同时也激发了互联网与能源的相融合,催生了能源互联网的出现,而能源互联网正是“智慧能源”建设的突破口。
本智慧能源行业调研报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着重对我国智慧能源行业的发展态势,包括智慧能源市场供给与需求情况、进出口情况、市场需求特点、行业竞争态势以及世界市场发展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对智慧能源行业的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
智慧能源报告数据丰富及时、图文并茂,还对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进行了介绍和趋向研判,是智慧能源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经销企业等单位准确了解当前中国智慧能源市场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战略方向不可多得的决策参考资料。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智慧能源的基本概述
1.1 智慧能源的内涵及构成
1.1.1 智慧能源的兴起
1.1.2 智慧能源的范畴
1.1.3 智慧能源的构成
1.1.4 智慧能源产业内涵
1.2 智慧能源的价值效益
1.2.1 节约能源成本
1.2.2 提升能源效率
1.2.3 保护生态环境
1.2.4 提升用能体验
1.3 智慧能源标准体系分析
1.3.1 IEEE国际标准组织介绍
1.3.2 智慧能源产业技术联盟
1.3.3 智慧能源标准化建设需求
1.3.4 智能能源标准的发展历程
1.3.5 智慧能源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第二.章 2014-2019年全球智慧能源产业发展分析
2.1 2014-2019年全球智慧能源产业发展综况
2.1.1 各国加快智慧电网建设
2.1.2 智慧能源网建设架构
2.1.3 全球智慧能源网建设路线
2.1.4 全球智慧能源网有望建成
2.2 欧洲
2.2.1 智慧能源发展概况
2.2.2 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
2.2.3 智能电网发展实践
2.2.4 智能电网推进重点
2.3 美国
2.3.1 智慧能源发展战略
2.3.2 能源互联网实践探索
2.3.3 智能电网建设动态
2.3.4 美国智能能源计划
2.4 德国
2.4.1 提高能效管理水平
2.4.2 能源互联网发展实践
2.4.3 “互动”式智能电网
2.5 其他国家智慧能源市场发展动态
2.5.1 日本
2.5.2 英国
2.5.3 韩国
第三章 2014-2019年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发展环境
3.1 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3.1.1 全球宏观经济环境
3.1.2 国内经济运行现状
3.1.3 国内经济运行特征
3.1.4 我国工业运行综况
3.1.5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3.2 智慧能源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3.2.1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3.2.2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
3.2.3 智慧城市建设提上国家日程
3.2.4 智慧能源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3.3 中国能源市场运行分析
3.3.1 国际能源市场供求状况
3.3.2 我国能源市场发展状况
3.3.3 能源技术研发取得进展
3.3.4 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动态
3.3.5 能源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3.4 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基础分析
3.4.1 互联网技术
3.4.2 ICT技术
3.4.3 大数据技术
3.4.4 云计算技术
3.4.5 物联网技术
第四章 2014-2019年我国智慧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4.1 2014-2019年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提速
4.1.1 智慧能源概念逐步兴起
4.1.2 全国智慧能源云平台上线
4.1.3 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成立
4.1.4 城市智慧能源体系建设加快
4.1.5 高新区成智慧能源发展主力
4.2 2014-2019年中国智慧能源市场发展分析
4.2.1 智慧能源商业模式多样
4.2.2 智慧能源行业发展状况
4.2.3 智慧能源投资规模分析
4.3 2014-2019年中国智慧能源市场竞争动态
4.3.1 百度涉足智慧能源行业
4.3.2 华为加快智慧能源技术研发
4.3.3 联通公司积极布局智慧能源
4.3.4 亨通电力加快智慧能源合作
4.3.5 华三通信谋求智慧能源合作
4.3.6 普德构建智慧能源发展平台
4.3.7 英特尔推进智慧能源管理
4.4 2014-2019年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地区发展动态
4.4.1 黑龙江推进智慧能源产业
4.4.2 河北布局“互联网+”能源
4.4.3 山西智慧能源借力互联网
4.4.4 贵州公布智慧能源专项计划
4.4.5 常州建设智慧能源示范区
4.4.6 北京构建智慧城市能源系统
4.4.7 东莞企业布局能源互联网
4.5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4.5.1 智慧能源产业仍有待完善
4.5.2 智慧能源产业发展瓶颈
4.5.3 智慧能源产业化发展路径
4.5.4 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方向
4.5.5 智慧能源应借力政策红利
第五章 “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探究
5.1 “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基本概述
5.1.1 “互联网+”基本概述
5.1.2 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5.1.3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5.1.4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意义
5.1.5 能源互联网的战略地位
5.2 2014-2019年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综况
5.2.1 能源互联网六大版块
5.2.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态势
5.2.3 能源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分析
5.2.4 企业挖掘能源互联网市场价值
5.2.5 能源互联网带来新的发展变革
5.2.6 能源互联网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5.3 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及市场机制
5.3.1 商业模式的实现
5.3.2 模式的支撑机制
5.3.3 模式发展的对策
5.4 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运营模式
5.4.1 运营模式的基本内涵
5.4.2 运营模式的基本架构
5.4.3 运营模式的关键技术
5.5 “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指导政策
5.5.1 新电改助力能源互联网发展
5.5.2 “互联网+”智慧能源试点项目
5.5.3 “互联网+”智慧能源规划发布
5.5.4 “互联网+”智慧能源建设规划重点
5.5.5 “互联网+”智慧能源运营建设模式
5.5.6 “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路线图
5.6 能源互联网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5.6.1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困境
5.6.2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建议
5.6.3 建立开放创新的融资模式
5.7 “一带一路”下能源互联网的机遇及挑战
5.7.1 发展机遇
5.7.2 面临挑战
第六章 2014-2019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综况
6.1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述
6.1.1 智能电网的概念
6.1.2 智能电网的功能和技术
6.1.3 智能电网和传统电网区别
6.1.4 智能电网主要应用分析
6.1.5 智能电网发展背景分析
6.2 智能电网的结构
6.2.1 发电系统
6.2.2 输电系统
6.2.3 配电系统
6.2.4 用户系统
6.2.5 负荷系统和变电站
6.2.6 智能调度中心
6.3 2014-2019年中国智能电网市场动态
6.3.1 2014年智能电网建设情况分析
6.3.2 2016年智能电网行业发展状况
6.3.3 2016年智能电网发展意见发布
6.3.4 2019年新电改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6.3.5 2019年智能电网监测机器人面世
6.3.6 “十三五”智能电网发展展望
6.4 2014-2019年中国智能电网技术研究进展
6.4.1 我国智能电网领域的关键技术
6.4.2 2014年智能电网技术研发进展
6.4.3 2016年智能电网技术研发进展
6.4.4 2019年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投运
6.4.5 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 智慧能源行业相关细分领域分析
7.1 分布式能源市场
7.1.1 各国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
7.1.2 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
7.1.3 智能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
7.1.4 分布式能源是智慧能源起点
7.1.5 分布式能源进入发展新阶段
7.2 智慧储能市场
7.2.1 储能行业发展规模
7.2.2 储能市场动态分析
7.2.3 智能储能方案分析
7.2.4 储能装机规模预测
7.3 能源管理市场
7.3.1 我国能源管理市场发展状况
7.3.2 能源管理系统发展状况分析
7.3.3 能源管理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7.4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
7.4.1 合同能源管理的起源
7.4.2 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7.4.3 合同能源管理的引入
7.4.4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规模
7.4.5 余热发电合同能源管理
7.5 碳交易市场
7.5.1 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7.5.2 碳交易机制及市场架构
7.5.3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7.5.4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预测
第八章 智慧能源技术系统及应用案例分析
8.1 智慧能源技术分析
8.1.1 智慧能源技术分类
8.1.2 智慧能源技术特征
8.1.3 智慧能源技术展望
8.2 智慧能源系统分析
8.2.1 智慧能源系统结构
8.2.2 智慧能源系统特征
8.2.3 智慧能源系统运行模式
8.2.4 智慧能源数据管控系统
8.2.5 智慧能源网络系统分析
8.3 智慧能源应用系统分析
8.3.1 区域能源管理系统
8.3.2 家庭能源管理系统
8.3.3 楼宇能源管理系统
8.3.4 工厂能源管理系统
8.4 智慧能源系统的应用实例
8.4.1 建设钢铁企业智慧能源系统
8.4.2 家庭智慧能源数据管理系统
8.4.3 医院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系统
8.5 智慧能源项目案例分析
8.5.1 海尔集团能源信息化总控项目
8.5.2 珠海节能减排大厦智慧办公项目
8.5.3 昆仑饭店节能示范项目
8.5.4 东莞市能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第九章 2014-2019年国内外智慧能源重点企业分析
9.1 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9.1.1 企业发展概况
9.1.2 布局智慧能源
9.1.3 经营效益分析
9.1.4 业务经营分析
9.2 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9.2.1 企业发展概况
9.2.2 项目合作动态
9.2.3 经营效益分析
9.2.4 业务经营分析
9.3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3.1 企业发展概况
9.3.2 智慧能源布局
9.3.3 经营效益分析
9.3.4 业务经营分析
9.4 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4.1 企业发展概况
9.4.2 主要业务介绍
9.4.3 企业发展动态
9.4.4 经营效益分析
9.5 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9.5.1 企业发展概况
9.5.2 企业发展动态
9.5.3 开发平台介绍
9.5.4 建立产业联盟
第十章 2014-2019年中国智慧能源行业投资分析
10.1 投资环境分析
10.1.1 政策环境分析
10.1.2 电网投资加快
10.1.3 行业投资环境
10.2 投资动态分析
10.2.1 远景注资智慧能源领军企业
10.2.2 炬华科技募投能源互联网项目
10.2.3 新天科技投资布局智慧能源
10.2.4 露天煤业投建智慧能源公司
10.3 投资风险分析
10.3.1 经济风险
10.3.2 政策风险
10.3.3 人才风险
10.3.4 市场风险
10.3.5 技术风险
10.3.6 资金风险
10.3.7 经营风险
第十一章 2020-2026年中国智慧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1.1 能源互联网发展前景展望
11.1.1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机遇
11.1.2 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预测
11.1.3 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评估
11.2 智慧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1.2.1 智慧能源发展前景分析
11.2.2 智慧能源未来发展方向
11.2.3 智慧能源市场空间预测
11.3 2020-2026年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分析
11.3.1 影响2020-2026年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1.3.2 2020-2026年中国能源行业IT投资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附录二: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附录三:贵州省“互联网+”智慧能源专项行动计划
智慧能源报告图表目录略
- 电话订购:166 199 87910
- 邮件订购:hjbaogao@163.com
- 微信订购:166 199 87910
数据来源权威
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统计局年鉴,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专业品质保证
公司从事行业研究与市场调研多年,具有资深研究与咨询人员30多位,90%以上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11、985高校及研究生比例为50%。同时,公司拥有强大的智囊顾问团,与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专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高素质的专业研究团队将帮助客户实现价值,与客户一同成长。
买得放心省心
公司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在客户中信誉良好,报告订购以后我们的研究人员将会为您提供全程的后续修改及补充服务。
享受增值服务
购买研究报告后公司将提供一年的行业数据、产量数据免费更新服务。
贴心定制报告
如果您在网站上找不到你要的报告,您可以来电订制您要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