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调味品酱油、食醋、酱料和现代调味品味精均采用发酵工艺制造;蚝油、鸡精鸡粉等采用熬制、研磨、调配等非发酵工艺制造。 传统调味品的制造工艺是对历史经验的传承,而现代调味品生产科技含量较高,不同品种的调味品应用的技术不尽相同。调味品的生产过程涉及生物工程育种技术、高活性菌种培养技术、多因子调控制曲技术、多菌种发酵技术和高效分离技术,以及调味品现代化所涉及的杀菌技术、超净灌装技术、全自动包装技术以及高压加工技术等。
不同企业对技术的掌握和工艺的选取不同,生产的产品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以酱油为例,每个酱油企业的发酵工艺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不同品牌的酱油风味不同的主要原因。酱油的发酵工艺大致可分为低盐固态和高盐稀态两种。
1、高盐稀态发酵工艺
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是以大豆(包括黄豆和脱脂大豆) 、小麦或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酱油的一种工艺。公司使用的高盐稀态工艺,继承了历史悠久的传统酿造工艺,对发酵原料日晒夜露、自然发酵,在中国传统酱油口味的基础上传承和提高,以其独特的口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2、低盐固态发酵工艺
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是以大豆(包括黄豆和脱脂大豆) 、小麦或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酱油的一种工艺。低盐固态发酵是发酵菌种在没有或基本没有游离水的固态基质上进行的发酵方式,其操作容易、设备简单,成本低于高盐稀态工艺。低盐固态工艺发酵周期一般在2 到3周,远远低于高盐稀态工艺发酵周期,风味和调味效果与高盐稀态工艺存在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