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
中国粮食流通市场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2-07-17
应该说我国粮食流通市场虽然不像发达国家那样高度购销自由化和集约化,但目前粮食生产、地域分布、物流设施现状、粮食政策、信息化程度为开展大流通、大购销创造了条件,为粮食流通由粗放 型向集约型转变奠定了基础。
1997年中国粮食产量9880亿斤;1998年为10240亿斤;1999年为10180亿斤;2000年9640亿斤;2001年9060亿斤;2002年9140亿斤,2003年8632亿斤,2004年9390亿斤,2005年9680亿斤。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比较稳定,在9000亿-10000亿斤之间,波动系数较低。从粮食消费市场看,随着城市步伐的加剧、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粮食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粮食消费总量在9600亿斤左右。对比供求数字,如果剔除进出口等因素,不难看出,中国粮食产量供需有缺口,但缺口不大,基本上能够满足自给自足。
(二)粮食产销区位明确,国内粮食流向基本稳定
尽管中国粮食供需基本稳定,但生产地域却分布不平衡,主产区主要为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的玉米、稻谷、大豆)、黄淮海地区(河北、山东、河南和安徽北部地区的小麦)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四川的稻谷)。主销区主要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0个省区市。产销平衡区主要为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贵州、云南、新疆、西藏等9个省区。粮食产销区位明确,决定了我国粮食必须有相当的流通数量,并且粮食流向明确。近几年,全国粮食每年总流量大体为1.7亿吨,其中跨省粮食流量为7000万吨。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