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基本人手一部,这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一件事,但对于刚刚开始拥有手机的阶段,近乎是一种崇拜的心情。
还记得我有第一部手机是刚上大一的时候,当时买的是好像诺基亚1110的吧,那时想的比较简单,就是要和家人同学联系,只要能打电话发短信就可以,就那么一直用着直到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手机,从仅仅的电话联系,到能接听收音机能上网,再到大屏、触屏、微博微信多功能智能机,每次的更换都会是手机功能的一次大升级。

而再回头看看手机的发展史:1902年,一位叫做“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193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手机;1973年4月,美国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被称为“手机之父”;直到1G、2G、3G以及现在的4G手机。

无论是手机使用频频更换,还是手机功能的快速升级,都不能否认科技的发达,也不能否认从最初的崇拜心理到现在平常心理的变化。但是即使现在手机无论外观、界面还是软件、功能都已经非常强大,相当于一台个人电脑,但已经出现一部人觉得如此多的功能也没什么意思的想法,也有出现部分人讨厌被手机绑架但又不可奈何的情况,一些人已经开始反思手机是否必须要有那么多功能的必要,是否能回到最初仅仅作为联系工具的本质。
当一件事物出现并带给人们很大影响的时候,这个事物确实会让人们崇拜它,但也随着不断地深入发展,它会有一个瓶颈,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这个时候人们更多的回去思考它的本质是什么,甚至会更怀念最初的情景。手机也是如此。手机功能的研发还在继续,它的本质的回归也还在思考与讨论,最终结果是一个未知,但是我想人们会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做出选择和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