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

中国UPS行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2-11-27
    UPS最早进入我国是在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作为礼物送给中国政府。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增长缓慢,UPS市场需求很少,多年来以进口为主。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UPS行业才开始出现明显的发展。随后,生产厂家数量增多,但因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企业很少。除紧跟国际UPS市场的发展趋势外,国内UPS市场还体现出如下特征:
 
    (1)政府大力支持,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重要政府文件中,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已被确定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UPS作为众多行业中确保重要负载用电需求的电力电子装置,是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其在不断加快的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将会有较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在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航天航空、精密机床等高端工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精益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均促使国内工业企业日益重视对昂贵精密仪器和高科技生产设备的电源保护。此外,国内通信运营、金融、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医疗及新兴网络经济形式(电子商务、网络游戏、音乐下载、门户网站等)等对UPS的应用程度也伴随信息化步伐的快而提高。因此,UPS产品,特别是中大功率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2)市场集中度提高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技术门槛不断提高,国内UPS市场呈现出跨国企业设法保持领导地位和本土厂商全力争取差异化优势的对抗格局。一方面,跨国企业在我国投资建厂或并购,设立自身的生产基地,占据中高端市场;另一方面,本土厂商优胜劣汰,有一定技术优势者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成为跨国企业有力的挑战者,促使整个UPS市场的集中度不断提高。
 
    (3)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在UPS生产制造领域,国内厂商起步较晚,早期因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大部分只能从事简单的组装制造,技术含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逐步淘汰。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以本公司、科华恒盛、科士达为代表的少数本土UPS制造企业,在与国际UPS厂商的竞争或合作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掌握中大功率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技术,渐渐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UPS产品的节能环保性、高效率性、安全性及针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纵向上看,UPS技术朝着大功率和模块化方向发展,国内厂商不断完善自身产品线,不仅为用户提供更大功率的UPS产品,其模块数量还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灵活调节;从横向上看,鉴于用户开始着重关注其所在行业整体的电源保护系统、供电系统、设备投资回报率及投资风险,本土UPS厂商将继续沿着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
 
    (4)我国承接UPS产业转移,国内厂商具备一定优势
 
    因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丰富的制造经验、日益增加的人才储备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承接UPS产业转移的能力日渐增强,目前已成为UPS产品的世界制造中心,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国际巨头与国内厂商在中小功率产品价格上相差不大,而在大功率产品上,国产品牌价格明显低于国际品牌。国内厂商在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逐步迈进高端市场,并努力降低自身运营成本,以价格优势日渐蚕食着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
 
    此外,以本公司、科华恒盛、科士达为代表的本土UPS厂商在前瞻性较强的领域,如新能源、工业节能等方面逐步取得后发优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新品推出的频率,同时精简市场活动投入,重点出击,通过举办新品巡展、技术论坛,推广自身技术优势和产品性能,有效拓宽了国内外客户群。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