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

2012年中国水泥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12-08-03
中国水泥市场是一个竞争较为充分的市场。水泥同质化程度较高,销售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竞争方式主要以区域价格竞争为主。水泥的同质化特性决定扩大规模是水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因此,近年来,兼并重组日趋激烈,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同时,由于水泥是区域性很强的大宗建材商品,公路运输距离一般不超过150 公里,铁路运输虽有运价相对低廉的优势,但受设施条件,车皮、运力紧张,尤其是中转、仓储费用过高等因素制约,铁路在水泥产品运输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少。因此,水泥市场的这种区域性特征决定了水泥企业规模的扩张主要通过增加在不同区域市场的布点来实现。
 
产能整体过剩,机会差异明显
 
尽管水泥产业景气度依然旺盛,但各区域和区域内企业机会差异明显。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产能过剩、企业间协调不良、恶性竞争严重,水泥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运行;同时,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先进完善,大工程大项目的开工率不如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高。因此,未来几年,西部内陆地区水泥企业形势总体好于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同时,因为水泥运输半径的特质,同一区域内水泥企业由于区域内重点工程分布不平衡而导致的区域内企业发展机遇不平衡。 
全国水泥供求状况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二十余年连续位居世界之首。近几年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增长速度很快,产量由2000 年的5.97 亿吨,发展到2010年的18.68 亿吨,增长213%。
 
2010 年,全国水泥产量分布格局依然是以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为主。华东地区占全国水泥总产量33.31%,中南地区占26.46%,两地区合计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近60%;其次是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两地区合计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27%;而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较少,占比分别为6.6%和6.7%。
2009 年9 月,国家针对水泥等行业总体产能严重过剩,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严重的现实,出台了国务院国发38 号文件,提出控制增量、优化存量,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点。随着“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提升,各地加大落后产能企业淘汰力度,而且严格控制新生产线的投资,水泥行业的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将得到抑制,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有望得到解决。水泥行业与GDP 和固定资产投资关联性较强,近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增长的势头,2010 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78,140 亿元,较2004年的70,477 亿元增长295%。
从需求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中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这个阶段对水泥的需求旺盛。同时,从人均消费和人均累计增长规律来看,欧美和日本的人均累计消费量在12-16 吨左右时,整个社会对水泥的需求才会出现拐点,而我国的这一数据2008 年为9.7 吨,预计我国的人均累计消费量达到22-24 吨左右才会出现需求下滑的拐点,综合判断我国的水泥需求拐点大约在2018 年-2020 年间才可能出现。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