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实施医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内
药材市场运行特点包括:
(1) 中药材刚性需求继续增加,中药板块异军突起 中药材需求刚性增长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全球健康经济时代来临,天然、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民众收入水平提高,国内有效需求稳步增长;三是政策推动,例如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对西药抗菌素的限量使用等。据网上数据显示,近三年同期指标中,中药材板块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7.60%,遥遥领先于其他医药行业。其中,天士力、同仁堂、云南白药、康美药业等行业巨头在2012年经济环境回落的情况下,均实现了较高的企业收入;而据中药材天地网统计,2012年800家核心产地合作社、供应商销售平均增长率高达32%以上。
(2) 中药材价格整体下滑,但波动幅度趋稳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市场进入下降通道。2012年国内中药材市场行情继续下调,各类指数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与2011年7月最高点相比,超过50%的品种价格几乎腰斩。同时,一是由于前两年价格涨幅过大,泡沫尚未挤干;但多数品种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部分品种甚至已经烂市。加之产地药农对市场预警反应的滞后,扩种热情不减,明年新货一上市,市场的将面临更强的压力,价格的继续调整无可避免。
但与2011年相比,今年的价格波动幅度明显趋缓。据2011年数期监测报告显示,中药材年波动幅度大多集中在20%~50%;而2012年中药材监测报告显示,全年的品种波动幅度多集中在5%-20%之间,与去年的行情剧烈波动比较,今年市场行情相对稳定。
(3) 产业规模化程度提高,“马太效应”初步显现 首先是表现在生产方面,据信息中心调研,截至到2012年上半年底,全国成规模种植地块、基地超过5000个,其中连片规模超过1000亩的基地有120多家,且多集中于西部地域广阔地带;其次表现在交易规模上,全国核心产地供货商800余家;最后,在药材品种价格走势呈现两级分化 “贵族越贵 平民越贫” 。如2012年在行情下行通道中,市场中也出现了部分药材品种逆市上扬,而这部分品种则多以贵系品种为主,例如:人参、西洋参、鹿茸、虫草等,该部分品种多以贵细药材、资源枯竭的野生为主。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大批品种出现烂市的局面如:川芎、王不留行、金银花等品种,且随着后市供需关系再度升级,预计品种的两级分化将越来越严重。
(4) 传统中药材市场交易量锐减,经营举步维艰 传统中间交易环节的弱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2012年这种交易困境更为加剧,一是采购商与原产地的对接日益紧密,从中间商手中买货预期降低,伴随着原产地供应商销售量快速增长同时必然带来传统中间环节交易量和市场地位的下滑;二是多轮的高行情追逐造成传统经营者、囤积者资金耗尽,商家手中普遍存货积压,市场的流动性锐减。故2012年中药材市场与前两年的门庭若市比起来,今年的情形可谓一落千丈,部分市场在淡季甚至达到无人问津的地步,相邻的几家药商老板围坐聊天、喝茶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下半年的行情稍有好转,但也是隔三差五才能做成两单生意,药商在这种行情中不敢大量进货,一是担心买了无法脱手,资金无法周转;二是由于市场不景气,担心买了就跌,只能以勤进快销的方式维持日常经营。年底药市的走动开始加快,带动部分品种的价格小幅回升,但也带动了产地的药农种植积极性,严重透支了明年的行情。
(5) 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强势崛起,交易量快速增长 传统产业的“两化融合”已成大势所趋。2012年,与传统交易方式日渐惨淡境遇相比,以快速对接服务购销两端、来源可追溯的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高速发展,交易量迅速递增。据中药材天地网网上交易平台统计,从2012年6月全国第一个网上交易平台上线到2012年12月28日这半年时间内,中药材注册网商已超过20000家,其中产生实际网上交易的网商多达7123家,交易量接近7000万元。依据当前的加速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网上交易规模将超过8个亿。新的流通模式将对增加供需两端收益、减少流通成本、规范标准和净化行业起到革命性推动。
(6) 市场热点持续时间短 走势单一 2012年药市极为疲软,但也不乏弱势中的亮点,云南的三七、西北的党参、当归,东北的人参,从今年的热点品种来看,今年涨价的原因主要因为减产导致供求关系紧张,加上资金的追捧,才得以在弱势走强。从热点品种启动的特点来看,行情极难把握,脉冲性爆发,上涨周期短,短短几天,价格便大幅拉升,但它们的涨价并未起到领头羊的效应,属于单一的个体走势,属于弱势行情中的投机性品种,人为因素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