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欧洲央行降息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13-05-11
  上周四,欧洲央行宣布降息,该行行长同时表态:对负利率政策持开放性态度,未来进一步超宽松并非不可能,一切都取决于经济数据。上个月日本央行宣布实行无时间限制,无规模限制的购买国债计划,五月份欧洲央行又宣布降息,虽然这两大央行都没有说它们希望货币贬值,但其货币政策的本质都是超级宽松,实际就是促使货币(汇率)贬值,通过汇率贬值取得劳动力价值比较优势,刺激经济复苏。
  
  由美联储开启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竞赛,现在已经有占全球经济60%体量的三大经济体联袂参演,可以想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被迫加入竞争性货币贬值大军,因此,全球的流动性泛滥已经不可避免。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很正常地就会推导出这样的结论: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都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主观恶意地驱使本国货币竞争性贬值,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将更加不稳定,票子将更加不值钱,严重通货膨胀肯定会卷土重来。由此进一步推导,当前风险防范的主要方面还是抗通胀,同时要格外地警惕资产泡沫破裂,包括西方国家货币的严重贬值。
  
  这样的推导是错误的。
  
  西方大国货币政策出现竞争性贬值趋向并非主观恶意,与以邻为壑的阴谋论无关,更不是货币战争前兆,它深刻反映了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低增长、低通胀周期的预期,同时也反映了西方国家劳动力价值普遍高估的现实。笔者认为,西方国家未来实行较长时间的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都是可能的,对已经接近负利率的国家而言,实行包括购买国债、企业债、问题国家债券等等非常规操作(抵押变现),完全是被迫的、无奈的,也是面对现实的正确选择,它反映了西方国家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这次调整最终将避免全球经济出现重大危机。而恰恰是因为这样的选择,才可能避免全球货币体系的大崩溃。
  
  问题是这次调整有着非常明显的被迫迹象,能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难说。日本经济已经沉迷了接近20年,欧洲经济已经低迷到接近崩溃的边缘,西方国家的经济病本质原因是竞争力衰退,而竞争力衰退的背后是劳动力价值高估,但它们直至今天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相反,它们一直希望通过高估的汇率白白地赚取欠发达国家劳动力价值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