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传媒

油墨各种指数对印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0-19
  1.油墨黏度的影响
  油墨黏度应与印刷速度相匹配,高速印刷时,油墨的黏度控制在12~15秒(3#察恩杯)之间;中速印刷时,油墨的黏度应控制在16~18秒(3#察恩杯)之间。油墨黏度过高,对印版滚筒的黏附性过强,不利于刮墨刀将版面多余的油墨刮干净,印刷品出现刀线的几率就高。印刷过程中要定时测量和控制好油墨黏度,一般隔20-30分钟测量一次。
  2.油墨干燥性的影响
  油墨干燥过快,容易出现结皮现象,如果结皮在油墨循环过程中未被溶解,一旦接触到刮墨刀就会黏附在刀口或刀底,产生印刷品刀线。如果油墨循环系统采用的是敞口墨槽,更容易发生油墨结皮、结块现象。为了减少此类刀线故障的发生几率,要经常搅拌墨槽中的油墨;根据需要加入适量慢干剂;如有条件,还可加装密封盖,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印刷品刀线故障。
  3.油墨细度的影响
  凹印油墨主要由颜料,连结料、助剂等成分组成。如果颜料研磨不充分,颗粒较粗,且不溶于连结料和溶剂中,印刷时停留在刮墨刀口,就会导致印刷品出现细小,不规则的刀线。颜料颗粒的细度对刀线的出现频率有直接影响,例如蓝墨中所使用的颜料颗粒硬度高,即使经过充分研磨也很难达到很细的颗粒度,在印刷过程中就容易损伤刮墨刀或影响刮墨效果,印刷蓝墨时经常出现刀线故障。
  4.油墨活性的影响
  在油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加入一定量的活性剂。印版滚筒镀铬后也有一定的活性,如果油墨和印版滚筒的活性太高,在印刷时,活性物质就会牢固地黏附在滚筒上,刮墨刀也很难将其刮干净,从而形成刀线。此时先对印版滚筒进行清洗,清除其表面的活性物质,同时在油墨中加入活性减缓剂消除刀线。
  5.油墨质量的影响
  油墨储存时间过长,溶剂平衡发生变化,引起油墨溶解力降低;或者油墨调配、使用不当,引起化学反应,都会使油墨产生沉淀。在印刷过程中,油墨中的沉淀物容易积聚在刮墨刀口引起刀线,需要更换油墨。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