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自1961年起,全球表观食用鱼类消费8年均增速(3.2%)就一直快于人口增速1.6%),超过了所有陆生动物肉类消费的总体增速2.8%),以及除禽肉4.9%)外的其他动物肉类(牛、羊、猪等)消费的总体增速(数据来源:《2018年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相关数据2015年,鱼类在全球人口动物蛋白摄入量中占比约17%17%,在所有蛋白质总摄入量中占比7%,约32亿人口的动物蛋白摄入量中近20%来自鱼类。
水产品除了能提供包含所有必需氨基酸的易消化、高质量的蛋白质外,还含有人体必需脂肪酸(如长链n3脂肪酸)、各类维生素(D、A和B)以及矿物质(包括钙、碘、锌、铁和硒),能显著加强膳食结构的营养功效。水产品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促进胎儿和婴儿脑部和神经系统发育。正因为具备如此宝贵的营养价值,以及在改善不均衡膳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开始由“温饱型”向“质量型”、“健康型”转变,人均水产品占有量逐年提升。

如上图所示,2006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为34.96公斤,到2016年已增加至50.59公斤除2013年相比上一年度略有下降外,其他年度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6至2016年度的复合增长率为3.76%。
(2)中国是全球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数据,中国是全球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其他主产国还包括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和埃及。

如上图所示,1995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只有1,35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为55.49%。到2016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增加至5,14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为46.67。1995年至2016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656%,同期全球总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7.45%。
(3)中国水产养殖业在渔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在我国,虽然捕捞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江河湖海资源优势,但由于过度捕捞,我国水域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水生物资源也出现了明显地衰退。为做好水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渔业发展方针。
1993年开始,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水产品总产量的50%%,水产养殖业在渔业生产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逐年增加。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2016年,我国水产品养殖产量5,142.39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74.51%比上年增长4.14%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963.13万吨比上年增长4.67%淡水养殖产量3,179.26万吨,比上年增长3.82%。
(4)特种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逐步改善,人们对特种水产品需求量处于逐年增长态势。对品质好、价格高的高档特种水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天然水生物资源量的限制捕捞业产量有限,人们对于特种水产品的需求增长将直接推动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如上图所示,海水鱼养殖产量由2010年的80.82万吨增加至2016年的134.76万吨,复合增长率为8.89%%,远高于同期海水鱼总产量的复合增长率2.55%海水鱼养殖产量占海水鱼总产量的比例也由2010年的8.92%提高到2016年的12.79%说明海水鱼养殖的增长已构成海水鱼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在海水渔业生产中的地位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