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我国猪养殖疫情状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4-08-22
   疫病对于猪价的影响表现为:助涨助跌。在生猪存栏不足的时候,疫病爆发会导致供给进一步减少,推高猪价上涨;在生猪存栏过剩时,疫病爆发会导致养殖户恐慌性出栏,造成“病猪扰市”导致猪价进一步下跌。
   20 世纪八十年代前,国内主要生猪疫病仅15 种,防治难度均较小,随着国外品种的不断引进,品种间杂交繁育的不科学推进,大量新病毒迅速产生,造成混合感染,对生猪的供应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对生猪养殖影响较大的疫病主要有猪瘟、猪蓝耳病、猪肺病等,死亡率较高。
  2004-2011 农业部统计生猪疫病发病数(头)
农业部统计生猪疫病发病数(头)
 
2004-2011年农业部统计生猪疫病死亡率(样本测算)
农业部统计生猪疫病死亡率
 
 
 2006-2012年3月生猪疫病情况统计
时间
疾病种类及影响
2006年
高热病、高致病性蓝耳病(全国性)
2007年
高致病性蓝耳病,年底大规模降雪和冻雨导致仔猪大规模死亡
2008年底至2009年
3月份
华北干旱引发疫病(呼吸道病,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
2009年4月份
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
2009年6~9月份
长江中下游地区(猪瘟等)
2009年9~11月份
猪瘟、蓝耳病等扩大到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地区
2009年12月份中旬
开始全国大范围降雪引发全国性疫病,口蹄疫、腹泻、蓝耳、猪瘟等
2010年1-4月
五号病,导致母猪配种率下降
2010年4-7月
高热、猪瘟,导致母猪流产、非正常淘汰
2010年7-9月
高热,局部严重,发病期间保育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2011年11月至
2012年3月
腹泻病导致仔猪死亡率较高
   规模化养殖在疫病防治方面存在优势,主要基于如下几点理由:
    (1) 规模化猪场建设在选址、水源等方面能够较普通散养户更规范,在疫病流行时段,较好的天然屏障能够阻断疫病传染的路线;
    (2) 规模化猪场由于固定投资较大,因此在消毒、防疫及猪圈建设等方面较农户散养模式更全面、科学,并且规模化养殖场通常具有一些养殖经验丰富的饲养员,能够将疫病的影响最小化;
    (3) 猪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猪的排泄物以及病死猪的处理不当,规模化养殖场由于具备相应的环保措施,对于上述病原基本能够做到有效隔离。
    (4) 散养户由于养殖数量少且分布较为分散,防疫意识比较淡薄,防疫手段低导致防疫失败率低。
 
 
2004-2010年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的防疫费用和技术服务费用
(元/头)
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的防疫费用和技术服务费用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