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伏电站运营业务
(1)光伏电站技术壁垒
光伏电站在投资建造、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均需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涉 及到多学科的综合应用。项目开发阶段,需对项目地的光照资源、场地资源、拟建规 模、上网电价等进行综合分析;项目建设阶段,需对系统各组成部分(如太阳能电池 组、逆变器、电缆等)进行精密安装;项目运维阶段,需实现对光伏电站日常维护、 发电监控、故障排查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因此,对于缺乏经验和技术积累的行业新 进入者,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2)光伏电站资金壁垒
2017-2022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竞争调研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光伏电站投资规模较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光伏电站前期建造资金 需求大。根据公司项目建设经验及市场情况,目前,建造普通大型地面电站往往需要投入数亿元左右的资金;且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 知》(国发[2009]27 号)规定,光伏电站投资资本金不低于20%。另一方面,光伏电 站虽收益稳定,但投资回报期较长,光伏电站开发商需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
(3)光伏电站人才壁垒
光伏发电及运营在我国属新兴行业,需要跨专业、多学科的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 有经验的管理型人才,在光伏电站的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的全方面进行综合性高 效整合。但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具备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人 才相对匮乏,客观上形成了较高的人才壁垒。
(4)光伏电站政策壁垒
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需要经过相当严格的评估、备案、审批程序。一是需完 成项目备案、环境评估、节能评估等手续方可开工建设;二是在建造完成后,需获取 电力业务许可证,以及与电网公司签署购售电协议等手续后,方能正式投入运行。
(5)光伏电站市场壁垒
目前,国内光伏电站开发商以五大电力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以中节能太阳能 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和以晶科电力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为主,市场竞争的 行业“头部效应”日趋明显。上述市场参与者凭借资金实力、技术优势、丰富经验等, 已发展成国内光伏发电行业的领先者。
2、光伏电站EPC 业务
(1)光伏电站技术壁垒
光伏电站 EPC 业务涉及系统设计、原材料采购、场地施工、电站安装、并网发电 等一系列流程,需光伏电站EPC 企业在光伏设备、电力技术、设计施工等领域具备较 高的技术水平和必需的经营资质,且每个环节的系统集成决定了建成电站的最终发电 效率和运营效率,继而影响电站业主的投资回报率。故专业技术较高、建造经验丰富、 资质证照全面的光伏电站EPC 企业方可取得丰富且优质的业务机会。
(2)光伏电站资金壁垒
一方面,光伏电站项目投资规模大,建造阶段资金需求大;另一方面,光伏电站EPC 企业通常需垫付资金,用于采购设备和光伏组件。在多个EPC 项目同时开工建 造时,更需EPC 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用于流动资金周转和项目建设。
(3)光伏电站人才壁垒
具备专业技术的施工团队和拥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团队,是保证光伏电站EPC 业务 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光伏发电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人才资源相对紧缺, 且受制于企业人才队伍培养和储备的时滞性,行业新进入者难以短期内拥有一批素质 高、专业精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