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业
2018年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21
1、2018年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1)城市燃气国家政策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 年) 规划纲要》,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会“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 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加强陆上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有序开放矿业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油(气)”,“统筹 推进煤电油气多种能源输送方式发展,加强能源储备和调峰设施建设,加快构 建多能互补、外通内畅、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储运网络”。2017 年2 月10 日, 国家能源局印发2017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在能源消 费方面,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4 亿吨标准煤左右。扩大天然气利用,制订 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推进城镇燃气、燃气发电、工业燃 料、交通燃料等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利用。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陕京四线、 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建设,做好川气东送二线、蒙西煤制气外输管道等项目前 期工作,加快重点地区和气化率较低地区油气管道建设,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 天然气配套外输管道建设。”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天然气在我国多种类能源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 的政策保障。
(2)城市燃气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与其他化石燃料相比,天然气在燃烧热值、低价格、清洁环保性等综合性 能方面占据优势。随着人们对于天然气性能的认识不断加深,民用、工商业、 车用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07-2016 十年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从年消 费705 亿立方米增长至2,058 亿立方米,复合增速12.6%,天然气占全国一次能 源比重提升至6.4%。我国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内到2020 年,将天然气占一 次能源的比重提升到10%,年用气量超过3,600 亿立方米。随着“煤改气”工 程的大力推进,工商业用气、居民用气、燃气发电三个领域将会是主要的增量 来源。
(3)城市燃气城镇化建设加快创造未来增长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9,298 万人,比上年末增 加2,182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8,973 万人,减少1,373 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 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92 亿人,比上年末减 少203 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5 亿人,比上年末减少171 万人。年末全国就业 人员77,603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28 万人。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区户籍居民与暂住人口的快速增加,扩大了用气人口的基数,从而为城市燃 气行业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发展空间。
(4)城市燃气天然气资源储备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在天然气勘探的投入持续加大,成效卓著。“十二五”期间, 我国天然气每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五年超过5,000 亿立方米,累计新增天 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92 万亿立方米,较“十一五”增加8,193.39 亿立方米,增 27.70%。2014 年6 月,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中提出:“到2020 年国产常规气达到1,850 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力争超过300 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力争达到300 亿立方米,并积极稳妥地实施煤制气示范 工程。”根据《四川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四川省 将加快推动川中、川西和川东北常规天然气和川南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规划到 2020 年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6,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达到450 亿立方 米(其中页岩气100 亿立方米),比2015 年接近翻一番。随着技术进步和综合 国力的提升,我国天然气接续资源勘探(包括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具 备巨大的挖掘潜力。
(5)城市燃气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日趋完善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 年,全国长输管网总规模达15 万千米 左右(含支线),输气能力达4,800 亿立方米/年左右;储气设施有效调峰能力 为620 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地下储气库调峰440 亿立方米、LNG 调峰 180 亿立 方米;LNG 接收站投产18 座,接收能力达7,440 万吨/年左右;城市配气系统 应急能力的天数达到7 天左右。就西南区域而言,燃气管网的快速建设,尤其 是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为代表的全国性天然气主干管道的修 建,为西部天然气在全国范围的普及打开了脉络,同时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 的建设将有效地缓解进口气源的输入瓶颈。
2、2018年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1)城市燃气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目前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燃气普及率、供气量、管网建设等方面与东 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大城镇受益于功能定位、集聚效应以及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燃气发展速度显著快于小城镇;而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 燃气仅限于基本生活保障领域或中心城区的优先使用,而未提供到多种能源服 务领域,在气量和气源种类上缺少保障。
(2)供需缺口持续存在,进口燃气依赖较高
我国已探明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新疆等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埋 藏较深,储量丰度低的现象,勘探开发难度较大,天然气供应不能满足日益扩 张的需求的矛盾已经显现。从2006 年我国第一次进口天然气开始到2017 年我 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达38.20%,整体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3)燃气基础设施整体薄弱,管理经验尚存欠缺
目前,全国性天然气输气干线管网初具雏形,但是天然气主干管网系统尚 不完善,部分地区尚未覆盖输气管道,区域性输配管网不发达。同时,储气能 力建设较为滞后。截至2017 年底,我国累计建成投产地下储气库25 座,有效 工作气量为77 亿立方米,仅占天然气消费量的3.20%,远低于世界12%的平均 水平,天然气国家储备制度建设仍待完善。除此之外,由于城镇燃气存在调峰 能力不足的情况,尤其冬季采暖用气量大幅攀升,城镇燃气峰谷差问题突出, 加之调峰、应急储气设施建设滞后,调峰能力不足,造成城镇燃气行业冬季供 应紧张的局面时有发生。针对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城镇燃气行业 与上游协同应急调度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缺乏完善的应急处理手段。
(4)技术水平仍有上升空间
我国燃气技术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集中在:燃 气标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燃气开采和利用水平较低;燃气输配设备、计量设 备和安全设备生产工艺差,技术精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不够;燃气应用技术上 存在瓶颈,节能产品研发和推广力度不够;新能源利用上存在差距,分布式能 源和燃料电池还处于初始阶段。此外,燃烧天然气同样要产生二氧化碳,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使用天然气已经实现“密闭性燃烧”和零排放,有利于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而我国目前碳回收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在清洁利用技术上与发达 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