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IT
2018年军工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09
1、影响军工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声纳技术应用领域持续拓宽,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声纳技术在军事应用方面,是海军进行水下监视使用的主要技术,用于对水 下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进行水下通信和导航,保障舰艇、反潜飞 机和反潜直升机的战术机动和水中武器的使用。在民用领域,主要包括海洋声学 环境调查、海洋资源勘探、海洋地形地貌测绘等。随着海洋高新技术的介入和装 备的不断升级,水下地形声学探测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各海洋国家 在海洋测绘方面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声纳技术已成为海底石油勘探的主要技 术。此外,现代声纳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记录洋流的流动速度及方向,用于海洋 渔业,如声纳探鱼仪可用于发现鱼群的动向、鱼群所在地点、范围等,以大大提 高捕鱼的产量和效率,助渔声纳设备可用于计数、诱鱼、捕鱼、或者跟踪尾随某 条鱼等。海水养殖场可利用声学屏障防止鲨鱼的入侵,以及阻止龙虾鱼类的外逃。
(2)我国海军军事现代化进程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现代战争已由机械化战争逐渐演变为信息化战争,即敌我双方在信息领域中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主要的作战对象不再是人,而是敌方的各种 信息系统以及与之有关的各项设施的信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任务演变为获取、 管理、使用和控制各种信息,同时防止敌方获取和有效使用各种信息。先进的军 工电子设备能够成功完成上述任务,其中先进的信号处理平台系统提升了海军精 确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声纳模拟仿真系统在军事训练中广泛应用,有助 于提升海军的实战能力。目前,通过更新升级电子设备来提升战斗力已成为武器 装备发展的重要趋势。
(3)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创造了 有利条件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吸收先进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力为国防建设服 务,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 自2005 年《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 台以来,国务院、国防科工局、原总装备部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 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 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以充分发挥市场化分工协作的比较优势,形成军工集 团与民营企业之间有利的补充与良性互动关系,有效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健康、快 速的发展。
2015 年3 月“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明 确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强军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 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纲要》指出,要“改革国防科研生产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加快军工体系开 放竞争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在 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加强国防边海防基础 设施建设”。
2016 年2 月28 日,国防科工局颁布的《2016 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 动计划》指出,要“优化军工结构,深化‘民参军’”,“推动扩大军工外部协作。
2016 年3 月25 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 发展的意见》,要求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2017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 展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 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国防科技工业 领域军民融合潜力巨大”,“鼓励符合条件的军工企业上市或将军工资产注入上市 公司”。
2018 年3 月2 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 体会议上强调: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 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新局面。会议通过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并指出要强化思想和战 略引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各地区各部门落地生根,在重点领域、重点区 域、重点行业取得实效。要实现关键性改革突破,加快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装备 采购制度、军品价格和税收等关键性改革,加快破除“民参军”、“军转民”壁垒。 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培育一批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军民融合发 展整体水平提升。
(4)行业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中,将“海洋观测、探测、监 测技术系统及仪器设备”、“水下潜器、机器人及探测观测设备”列为国家鼓励 发展的产业。根据《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 年度)》, 公司产品涉及“海洋”产业中的“海洋监测技术与装备”、“信息”产业中的 “软件及应用系统”、“新型元器件”和“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等。根据《中国 制造2025》,公司行业属于“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系大力推动突 破发展的重点领域。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之附件《战 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公司业务属于“2 高端装备 制造产业”之“2.5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产品系“十三五”期间国家战略性新 兴产业重点产品。因此,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 新兴产业,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2、影响军工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行业核心技术国际交流和合作受限
基于声纳技术在水声装备领域的重要价值,欧美西方国家在高性能军用声纳 产品方面对我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及禁运措施,导致核心技术的国际交流和合 作受限。我国水声技术研究起步较晚,面对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客观差距,声 纳技术与产品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自主研发及生产实践。此外,我国部分核心元器 件、高端芯片的研发和生产,目前使用上仍然依靠进口,进口核心芯片的供应保 障受制于人,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对我国军工领域相关行业的研发和技术进步造 成了较大影响。
(2)高端复合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对海洋权益的日益重视,水声行业进入蓬勃发展 期,水声信号处理成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声纳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需要对微 电子、声学、电子工程、测绘、计算机、软件等领域有深入研究的高级复合型人 才。由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声纳技术方面经费投入较大,人才培养及研究起步较早, 技术及产品优势明显,欧美军事强国在声纳技术领域占据强势地位。我国水声研 究起步较晚,受相关学科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的制约,国内水声技术领域的高 端综合型技术人才相对匮乏,给国内相关单位和企业的人才集聚和培养造成压 力。因此,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声纳领域发展的不利因素。
(3)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
声纳领域相关产品应用于各项尖端武器装备,技术水平要求高,且前期研制 具有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高、研发风险大等特点。对于军工企业来说,一方面 为推动研发进展,实现技术突破,需要组建涉及多个细分领域的高水平研发团队, 相应配置研发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研发成功之后的定型周期较长,也存在不确定 性,企业可能面临较长时期内无法盈利的风险,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保证研发 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