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目前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显,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轨道交通工具具有环境相对封闭、人员密集、客流量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城市交通乃至社会秩序影响巨大等特点,更有可能被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所利用,如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英国伦敦地铁爆炸事件、俄罗斯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等。因此其运营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住建部 2010年 6 月颁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防设施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同步建设有关安防设施。对安防设施未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或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不予验收”。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安防技术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领域中的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市场以及安检系统运营市场将获得巨大发展。
1、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市场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可分为:传统系统和非传统系统。传统系统部分包括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和电子巡查系统等;非传统系统部分主要包括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危险品检测系统、有毒气体探测系统、易燃物探测系统等。
目前,安防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视频监控系统、安检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实体防护系统这几方面。随着技术不断进步, 包括轨道交通领域在内的安防产业正朝着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以及安防综合管理等趋势发展。根据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安防运营管理要求,将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统一部署,完善已有安防系统,实现视频智能分析, 建设全网运营、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的综合安防系统平台是轨道交通安防建设的目标和趋势。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车道”。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城市轨道交通 2017 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指出,截至 2017 年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 34 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共计 165 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 5,032.7 公里。其中,地铁 3,884 公里,占 77.2%;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1,149 公里,占 22.8%,新增运营线路长度 880 公里,同比增长 21.2%。2016 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首次超过 500 公里,达 534.8 公里,2017 年度线路长度增长突破 800 公里,增速创新高。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 185 亿人次,同比增长 14.9%。拥有 2 条及以上城轨交通运营线路的城市已增加到 26 个。运营线路增多、客流持续增长、系统制式多元化、运营线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根据国家发改委披露,截至 2017 年年底,共有 62 个城市的城轨线网规划获批(含地方政府批复的 18 个城市),规划线路总长达 7,424 公里。在建、规划线路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额持续增长,建设速度稳健提升。预计到十三五末,届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 6,000 公里。即“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将增加 2,713 公里,按照平均每 1.4561公里需要个站点的标准来计算, 将增加 1,863 个站点。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未来新建站点的系统建设需求将促进大规模的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建设市场的需求空间。
2、城市轨道交通安检系统运营市场
国家公安部 2015 年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紧急会议上要求:“要在每列地铁列车、每辆公交车上推广安装安检安防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识别违禁物品等基本技能,强化违禁物品查控措施”。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反恐法》也提出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基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放量增长及管理单位对轨道交通运行的安防需求和强制要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量及增量设施的持续运营,大量安检设备必然需要进行日常的运营保养以及在出现问题时需要得到及时检修。同时安检设备具有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等特点,涉及到离子迁移、化学发光、紫外荧光谱等微量检测技术,因此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的安防运营服务商来进行专业、系统的设备运营维护服务以及紧急抢修服务。
根据预计,到 2020 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 6,000 公里,对应站点数为 4,120 个,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检系统运营市场的需求空间巨大。
参考报告:
2020-2026年中国安防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