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机械

2015-2019年中国柴油发动机及零部件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18
一、2015-2019年中国柴油发动机及零部件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2009 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并明确了具体的政策支持措施,其中,将发动机列为汽车产业中实施装备自主化 的关键零部件之一;2011 年,《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提出抓 住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 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2012 年,《战略性 新兴产业分类(2012)》中将节能型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列为战略新兴产业。 2013 年,《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中小 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 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引导中小企业精细化生 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2015 年,《中国制造2025》提出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 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重点发展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业机械装 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 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2018 年7 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2020 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 和重型柴油货车100 万辆以上;2019 年7 月1 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 平原、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国家产业政策规划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也有利于引导行业形成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
2、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给发动机行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的推出和实施,将加大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入,为我国各行 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2015 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发展 中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了重 要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的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将为相关制造业的发 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实施基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电力缺口较大,基 础设施薄弱,随着这些国家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将为发动机行业提供更多机会。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重卡、工程机械、发电机组等行业带来重要机遇, 同时也为其上游柴油发动机及零部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3、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国防装备需求
高效内燃机是我国机场和港口、公路和铁道、工地和农田、矿区和油井、江 河和湖海、高山和边疆以及国防装备不可或缺的动力机械,它在我国交通运输基 础设施建设、机场和港口建设、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提 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球化采购、世界先进制造业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为国内发动机行业提 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高,制造业缺乏成本优势,国际汽车、工程机械巨头加大了产业转移的速度。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 成本相对较低、市场潜力巨大,各大公司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者设立采购中 心。近年来,美国康明斯、卡特彼勒等跨国企业稳步提高在中国的采购份额,为 中国发动机及配件行业带来了加速发展的契机。
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国内发动机相关配套技术逐渐成熟,部分行业 内领先企业具备了为跨国制造巨头配套供应的能力,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5、排放标准提升有利于节能、环保、新型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标准限制汽车及内燃 机污染物排放。环保部宣布将从2016 年4 月1 日起到2018 年1 月1 日分阶段实 施柴油车国Ⅴ排放标准,2017 年7 月1 日起将对所有制造、出口、销售和注册 登记的重型柴油车实现国Ⅴ排放标准。自2015 年10 月1 日起,所有制造和销售 的非道路用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实施国Ⅲ标准;自2016 年4 月1 日起,所有制造、 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用移动机械须装用国Ⅲ标准柴油机(农用机械除外);自 2016 年12 月1 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用机械须装用国Ⅲ标准柴油机。
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的提高将推动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升级技术,实现 节能减排,将淘汰部分研发能力较弱和产品储备不足的企业,有助于淘汰落后产 能和行业整合,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节能环保型产品将逐步替 代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推动技术升级、产业转型,节能环保新型产品市场份 额将不断扩大。
二、2015-2019年中国柴油发动机及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1、我国柴油发动机及零部件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差距大
柴油发动机报告_2019-2023年中国柴油发动机行业市场调研及市场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发动机及零部件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整体上存在起步晚、起点低、研 发投入不足等问题,经验积累、技术积淀落后于国际巨头,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仍 较普遍;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应用、普及程度比照国外先进产品,还存在较大差 距,只有通过长期持续投入和差异化发展才能逐渐缩小差距。
2、低端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由于国内大多数柴油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和质量较低、产品开发能力有限,产品同质化情况较严重,大部分依靠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 造成国内低端产品市场过剩、出口互相压价的混乱局面。低端市场竞争加剧,不 利于行业的技术创新。
随着行业整合力度的加大,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有利于实施高端领域的 技术创新,培育行业龙头,全面推动行业发展,符合行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3、新能源汽车对柴油发动机行业的影响
2014 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4〕35 号)以及2015 年出台的《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 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交运发〔2015〕34 号)等文件加 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步伐。根据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要求,到2020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 万辆,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对柴油发动机行业带来一定影响。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面临电池技术有待完善、续航能力有待提升、基础 配套设施薄弱等困难或问题,根据2016 年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十 三五”发展规划》要求,传统内燃机企业正在不断研发节能减排绿色发动机。目 前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动机主要适用于乘用车、客车。中重卡行业因受电池自重、 续航里程、经济性等因素影响,柴油发动机仍是主要配套动力。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