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
2018年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行业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17
1、2018年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行业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1)国家政策对锂离子电池及其设备制造行业的大力支持
锂电池技术是解决大规模电网储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锂电池生产工艺的提升离不开锂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国家目前 将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行业列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这对锂电生产设备制造业有 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发改委2011 年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将锂 电池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制造业列为鼓励类行业。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决定》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等鼓励锂电池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发展的文 件。
同时,国家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关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 策,提出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加快研制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 等关键材料及其生产、控制与检测等装备,这对锂电生产设备行业也是政策上的 利好。
(2)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行业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旺盛,下游厂商寻求产能扩张
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报告指出随着消费电子等传统行业对锂离子电池容量、性能要求的提升以及锂离子电 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动力电池等需要大功率多块 电池串联成组的应用,将大幅拉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增长。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增 长将带动锂电设备需求的大幅增长。《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 年) (征求意见稿)大幅抬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并确定锂离子 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 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 年产能力不低于1 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 千万瓦时。导 致下游厂商纷纷开始产能扩张以满足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这将给后处理 系统在内的锂离子电池设备带来旺盛的市场需求。
(3)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下游厂商对设备性能、可靠性和智能化的需求增加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生产厂商较多,但采用先进自 动化设备的厂商为数不多,大多数小规模锂离子电池厂商以手工操作、半自动设 备、单体自动化设备为主。过去,凭借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我国的锂离子 电池在中低端市场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低端产品毛利率会逐步下降。锂离子电池行业内有实力的厂 商会以发展高端产品为目标,构建品牌与技术壁垒。未来,储能电池、动力电池 市场需求将会呈现快速增长,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商积极与电网企业、整车制造 商合作研发先进储能电池、动力电池,高端锂电产品对生产工艺精度的要求更加 严格,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商需要提高设备性能、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以满足锂 电生产工艺的技术提升需求。
(4)全球锂电池生产线逐步向中国转移
目前,在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吸引下,全球主要锂离 子电池生产商以及上游电池材料生产商逐步将生产线向中国转移。自2013 年下 半年以来,中国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电动汽车产销量迎来井喷式增长,对 锂电池的需求迅猛增长。全球主要企业瞄准这一市场,纷纷加快在中国布局步伐, 全球锂电池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偏移。从投资规模看,2014 年以来,全球锂 电池新增投资的近八成集中在中国,韩国三星、韩国LG、日本索尼等跨国企业 积极在中国布局锂离子动力电池。
2、2018年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行业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市场分析
(1)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国内企业在资金、技术、规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差距
经过近20 年的追赶,目前国内少数企业虽然也可生产高水平的后处理设备, 但在资金、技术方面影响力较弱,在国际高端设备领域难以有话语权。总的来说, 国内企业整体竞争力仍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
(2)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缺乏综合型专业人才
后处理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调试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测控技术等,跨越多学科和技术领域,是典型的学科交叉的复 合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集成难度高、开发难度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及技 术水平要求都较高。虽然近年来我国后处理系统行业发展迅速,但行业综合型专 业人才匮乏,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
(3)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行业标准缺乏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设备制造行业快速发展,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虽然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锂离子电池及其设备制造产业,但是相关配套标 准体系规范尚未出台,行业内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行业内设备产品种类繁多、性 能参差不齐,从长远来看,对锂电池设备制造行业发展产生一定制约。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