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IT
2020-2026年中国工业物联网市场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发布时间:2020-06-18
2020-2026年中国工业物联网市场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报告名称:】2020-2026年中国工业物联网市场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报告格式:】纸质版/电子版
-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 【中文版价格:】纸质版:7600元 电子版:7800元 纸质+电子版:8000元
- 【联系电话:】166 199 87910
- 【联系人:】龙经理
报告摘要
工业物联网是通过工业资源的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和系统互操作,实现制造原料的灵活配臵、制造过程的按需执行、制造工艺的合理优化和制造环境的快速适应,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构建服务驱动型的新工业生态体系。工业物联网拥有智能感知、泛在连通、精准控制、数字建模、实时分析和迭代优化等六大特征。
工业物联网的实施阶段
工业物联网的实施包括以下阶段:(1)智能感知:随时随地进行工业数据的采集;(2)互联互通:将采集到的数据利用通信网络实时、准确地传递;(3)数据应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4)服务模式:利用信息管理、智能终端和平台集成等技术,实现传统工业的智能化改造。发展工业物联网能让组织连接不同新旧设备,实现相互之间的对话,在互联互通之中优化资源并创造价值。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较长,上游通过智能硬件实现工业大数据的收集;中游为平台;下游为工业企业,任何单一层次或企业无法实现产业链通吃。
上游:硬件设备。上游设备厂和软件商主要是提供平台所需要的智能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开发。需要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工业级芯片、控制器、智能网关、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
中游: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架构看,工业互联网分为边缘层、IaaS层、PaaS层和SaaS层。边缘层(即工业大数据采集过程)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IaaS层主要解决的是数据存储和云计算,涉及到的设备如服务器、存储器等。PaaS层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SaaS层主要是各种场景应用型方案,如工业APP等。
下游:典型应用场景的工业企业。当前最有潜力上云的工业设备企业包括五类:一是高耗能设备,如炼铁高炉、工业锅炉等设备;二是通用动力设备,如柴油发动机、大中型电机、大型空压机等设备;三是新能源设备,如风电、光伏等设备;四是高价值设备,如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燃气轮机等设备;五是仪器仪表等专用设备,如智能水表和智能燃气表等。
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近7000亿元
目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蓬勃兴起,工业4.0时代即将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推动着全球工业体系的智能化变革。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5318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近7000亿元。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和产业发展的大国,随着产业政策逐渐落点,市场空间将有望加速。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在赋能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政府管理的前景巨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市场。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设备联接日趋多元化
接入工业物联网的智能设备数量和类型越来越多,互联互通产生的海量数据倾向于在数据源头进行处理,而不需要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更加适合数据的实时和智能化处理,因此更加安全、快捷、易于管理。
2.由产业个体向生态系统转型
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公司将由单一的产业个体向价值链的参与者转变,公司间通过建立并发展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生态系统的一份子。
3.应用由设备和资产向产品和客户转移
工业物联网不仅能够实现设备的互联,还能够通过优化产品类型、维护客户关系为企业服务。然而,目前工业企业所获得的产品和客户信息量远少于资产和设备的信息量。因此未来工业企业为了开发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或提升现有客户关系,企业需要大量产品和客户的相关信息支持。
本工业物联网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工业物联网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工业物联网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工业物联网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工业物联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工业物联网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工业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工业物联网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工业物联网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工业物联网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工业物联网。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工业物联网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工业物联网。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工业物联网相关概述
1.1 工业物联网的概念
1.1.1 工业物联网的定义
1.1.2 工业物联网的本质
1.1.3 工业物联网的定位
1.1.4 工业物联网概念辨析
1.2 工业物联网的特征
1.2.1 智能感知
1.2.2 泛在连通
1.2.3 精准控制
1.2.4 数字建模
1.2.5 实时分析
1.2.6 迭代优化
1.3 工业物联网的价值
1.3.1 提升价值
1.3.2 优化资源
1.3.3 升级服务
1.3.4 激发创新
第二章 2018-2020年中国工业物联网发展背景环境
2.1 工业物联网发展需求
2.1.1 产业应用需求
2.1.2 助力智能制造
2.1.3 工业转型需求
2.2 宏观经济环境
2.2.1 宏观经济概况
2.2.2 工业运行情况
2.2.3 固定资产投资
2.2.4 经济转型升级
2.2.5 转型需求迫切
2.2.6 宏观经济展望
2.3 社会环境分析
2.3.1 人口规模构成
2.3.2 社会消费规模
2.3.3 居民收入水平
2.3.4 居民消费水平
2.3.5 网民发展规模
2.3.6 城镇化发展分析
2.4 国家推进智能制造转型
2.4.1 中国制造行动纲领
2.4.2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4.3 高端智能再制造计划
2.4.4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2.5 物联网领域扶持政策
2.5.1 物联网领域政策发展回顾
2.5.2 区域物联网政策发展分析
2.5.3 区域物联网政策发展分析
2.5.4 物联网国家标准体系建设
2.5.5 5G系统频率使用规划推进
2.5.6 优化物联网连接环境政策
第三章 2018-2020年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价值潜力
3.1 物联网应用价值分析
3.1.1 价值来源
3.1.2 应用领域
3.1.3 商业价值
3.2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架构分析
3.2.1 感知层
3.2.2 网络层
3.2.3 平台层
3.2.4 应用层
3.3 2018-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回顾
3.3.1 全球产业发展态势
3.3.2 示范基地发展动态
3.3.3 产业生态现状解析
3.3.4 物联网管道层市场
3.3.5 创新创业势头良好
3.3.6 应用产品发展方向
3.3.7 相关设备数量扩容
3.4 2018-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运行分析
3.4.1 阶段发展成果
3.4.2 总体运行情况
3.4.3 细分市场规模
3.4.4 产业布局分析
3.4.5 产业经济效应
3.4.6 产业发展形势
3.4.7 产业模式创新
3.4.8 产业发展前景
3.5 中国物联网产业参与主体分析
3.5.1 全球领先企业
3.5.2 中国企业布局
3.5.3 互联网企业
3.5.4 电信运营商
3.5.5 通信设备商
3.5.6 传统家电企业
3.6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3.6.1 物联网行业前景广阔
3.6.2 物联网市场发展态势
3.6.3 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工业物联网发展分析
4.1 工业物联网的主要特征
4.1.1 智能设备
4.1.2 智能系统
4.1.3 智能决策
4.2 工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4.2.1 全球市场规模
4.2.2 市场发展规模
4.2.3 应用领域份额
4.2.4 行业应用模式
4.2.5 应用场景分析
4.3 工业物联网实施阶段
4.3.1 智能的感知控制
4.3.2 全面的互联互通
4.3.3 深度的数据应用
4.3.4 创新的服务模式
4.4 工业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4.1 工业基础薄弱
4.4.2 人才制约因素
4.4.3 安全威胁问题
4.4.4 建设成本过高
4.4.5 自主创新理念滞后
4.4.6 网络安全态势严峻
4.5 工业物联网发展建议
4.5.1 支持技术研发
4.5.2 强化产学研联动
4.5.3 健全保障机制
4.5.4 推进试点应用
第五章 2018-2020年工业物联网技术体系分析
5.1 工业物联网技术综述
5.1.1 工业物联网技术基本概述
5.1.2 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5.1.3 工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展望
5.2 工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5.2.1 传感器技术
5.2.2 无线网络技术
5.2.3 工业建模技术
5.3 工业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
5.3.1 参考体系架构
5.3.2 技术体系架构
5.3.3 感知控制技术
5.3.4 网络通信技术
5.3.5 信息处理技术
5.3.6 安全管理技术
5.4 工业物联网标准化工作
5.4.1 工业物联网通信接入技术
5.4.2 工业物联网技术标准难点
5.4.3 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建设
5.4.4 工业物联标准化工作进展
5.4.5 工业物联标准化存在问题
5.4.6 工业物联标准化工作建议
第六章 2018-2020年5G通信技术在工业物联网行业的应用及影响分析
6.1 5G技术基本介绍
6.1.1 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6.1.2 5G技术内涵及特点
6.1.3 三大典型应用场景
6.2 5G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6.2.1 5G产业链条优势
6.2.2 5G产业政策环境
6.2.3 5G商用元年开启
6.2.4 5G商业模式分析
6.2.5 5G产业基金设立
6.2.6 运营商建设规划
6.2.7 5G业务发展趋势
6.3 5G技术在工业物联网行业的应用状况
6.3.1 行业影响分析
6.3.2 应用需求分析
6.3.3 行业应用模式
6.3.4 技术应用价值
6.3.5 场景应用分析
6.3.6 具体应用领域
6.3.7 应用方案分析
6.4 5G技术在工业物联网行业的应用前景
6.4.1 未来发展模式
6.4.2 未来发展前景
6.4.3 应用前景分析
6.4.4 应用重点预测
第七章 2018-2020年中国工业物联网终端产业发展现状
7.1 物联网设备行业发展综述
7.1.1 相关设备行业发展机遇
7.1.2 物联网设备发展现状
7.1.3 物联网设备关键领域
7.1.4 物联网设备发展前景
7.1.5 物联网设备数量预测
7.2 传感器
7.2.1 全球市场发展
7.2.2 产业发展历程
7.2.3 产业驱动因素
7.2.4 市场发展规模
7.2.5 市场竞争格局
7.2.6 细分行业格局
7.2.7 区域分布格局
7.2.8 行业发展指南
7.2.9 未来发展趋势
7.3 芯片产业
7.3.1 全球芯片的运行情况
7.3.2 国内芯片市场发展分析
7.3.3 物联网芯片发展现状
7.3.4 物联网芯片研发动态
7.3.5 物联网芯片市场价格
7.3.6 物联网芯片竞争格局
7.3.7 物联网芯片企业布局
7.4 工业控制
7.4.1 全球发展规模分析
7.4.2 工业控制市场规模
7.4.3 工业控制市场结构
7.4.4 工业控制区域结构
7.4.5 工业控制应用结构
7.4.6 工业控制厂商结构
7.4.7 工业控制细分市场
7.4.8 工控安全相关政策
7.4.9 工控安全典型案例
7.4.10 工控安全发展趋势
第八章 2018-2020年中国工业物联网平台产业发展现状
8.1 2018-2020年工业物联网平台市场分析
8.1.1 平台演进过程
8.1.2 平台结构分析
8.1.3 平台发展现状
8.1.4 企业竞争格局
8.1.5 平台建设情况
8.1.6 平台发展特点
8.1.7 建设面临问题
8.1.8 产业发展趋势
8.1.9 平台发展前景
8.2 行业参与主体分析
8.2.1 制造业巨头
8.2.2 IT巨头
8.2.3 半导体厂商
8.2.4 企业展开合作
8.3 主要工业物联网平台分析
8.3.1 大型制造企业工业物联网平台
8.3.2 西门子Mind Sphere工业云平台
8.3.3 库卡KUKA Connect平台
8.3.4 施耐德电气Eco Struxure架构与平台
8.3.5 ABB Ability™集成式工业物联网平台
8.3.6 阿里云Link物联网平台
8.3.7 树根互联ROOTCLOUD(根云)平台
8.3.8 云平台/技术比较分析
8.4 工业物联网平台应用现状分析
8.4.1 平台选择情况
8.4.2 企业应用需求
8.4.3 企业选择要素
8.4.4 应用存在问题
8.4.5 平台应用规划
第九章 2018-2020年工业物联网在智能工厂的应用分析
9.1 智能工厂相关概念
9.1.1 智能工厂
9.1.2 数字化工厂
9.1.3 智能制造
9.2 中国智能工厂建设综述
9.2.1 智能工厂的结构
9.2.2 智能工厂的特征
9.2.3 智能工厂建设模式
9.2.4 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9.3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工厂建设发展分析
9.3.1 工厂建设现状
9.3.2 产业布局分析
9.3.3 企业布局情况
9.3.4 存在问题分析
9.3.5 发展措施建议
9.4 智能工厂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9.4.1 物联网发展进程
9.4.2 物联网应用要求
9.4.3 物联网应用案例
9.4.4 物联网应用困境
9.5 中国智能工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9.5.1 智能工厂基本概况
9.5.2 智能加工生产中心
9.5.3 智能仓储物流系统
9.5.4 智能生产执行过程
9.5.5 智能生产控制中心
9.6 智能工厂发展前景及趋势展望
9.6.1 市场规模预测
9.6.2 发展趋势展望
9.6.3 未来发展展望
9.6.4 重点发展方向
第十章 2018-2020年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应用场景分析
10.1 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综述
10.1.1 柔性生产
10.1.2 优化流程
10.1.3 供应链管理
10.1.4 安全管理
10.1.5 监测监控
10.2 工业物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
10.2.1 在交通物流中的应用
10.2.2 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10.2.3 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10.3 工业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汽车工业
10.3.1 汽车物联网发展
10.3.2 汽车物联网平台
10.3.3 汽车工业4.0
10.3.4 汽车物联网市场
10.4 工业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机器人
10.4.1 工业机器人规模分析
10.4.2 机器人+物联网动态
10.4.3 机器人促进产业升级
10.4.4 机器人领域技术对比
10.4.5 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10.5 工业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工程机械
10.5.1 应用价值分析
10.5.2 应用领域分析
10.5.3 行业发展技术
10.5.4 发展趋势展望
10.5.5 车辆工程领域
第十一章 2016-2019年工业物联网企业应用案例分析
11.1 西门子(Siemens)
11.1.1 企业发展概况
11.1.2 工业物联网平台
11.1.3 2018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1.4 2019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1.5 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2.1 企业发展概况
11.2.2 经营效益分析
11.2.3 业务经营分析
11.2.4 财务状况分析
11.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2.6 公司发展战略
11.2.7 未来前景展望
11.3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1.3.1 企业发展概况
11.3.2 物联网平台价值
11.3.3 物联网终端产品
11.3.4 智能化发展动态
11.3.5 经营效益分析
11.3.6 业务经营分析
11.3.7 财务状况分析
11.3.8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3.9 公司发展战略
11.3.10 未来前景展望
11.4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11.4.1 企业发展概况
11.4.2 经营效益分析
11.4.3 业务经营分析
11.4.4 财务状况分析
11.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4.6 公司发展战略
11.4.7 未来前景展望
11.5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11.5.1 企业发展概况
11.5.2 经营效益分析
11.5.3 业务经营分析
11.5.4 财务状况分析
11.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5.6 公司发展战略
11.5.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二章 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投资动态及投资建议
12.1 工业物联网领域投资现状
12.1.1 工业物联网投资动态
12.1.2 工业物联网投资风向
12.1.3 工业物联网投资前景
12.1.4 工业物联网投资机遇
12.2 2018-2020年物联网产业投融资分析
12.2.1 行业投资动态
12.2.2 感知层投资状况
12.2.3 网络层投资状况
12.2.4 平台层投资状况
12.2.5 应用层投资状况
12.3 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在物联网行业投资动态分析
12.3.1 投资项目综述
12.3.2 投资区域分布
12.3.3 投资模式分析
12.3.4 典型投资案例
12.4 工业物联网企业投资风险及建议
12.4.1 产业投资风险
12.4.2 产业投资建议
第十三章 中国工业物联网行业映翰通企业投资案例解析
13.1 映翰通工业物联网通信产品升级项目
13.1.1 项目基本概述
13.1.2 投资价值分析
13.1.3 资金需求测算
13.1.4 实施进度安排
13.1.5 经济效益分析
13.1.6 项目可行性分析
13.2 映翰通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升级项目
13.2.1 项目基本概述
13.2.2 投资价值分析
13.2.3 资金需求测算
13.2.4 实施进度安排
13.2.5 经济效益分析
13.2.6 项目可行性分析
13.3 映翰通工业物联网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13.3.1 项目基本概述
13.3.2 投资价值分析
13.3.3 资金需求测算
13.3.4 实施进度安排
13.3.5 经济效益分析
13.3.6 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 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4.1 工业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十三五”规划展望
14.1.1 “十三五”顶层设计出台
14.1.2 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
14.1.3 通信行业“十三五”规划助力
14.1.4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14.2 工业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14.2.1 大数据应用加深
14.2.2 虚拟现实场景增多
14.2.3 工业物联网安全形势
14.3 工业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4.3.1 技术趋势
14.3.2 模式趋势
14.3.3 应用趋势
14.4 工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14.4.1 终端智能化
14.4.2 联接泛在化
14.4.3 计算边缘化
14.4.4 网络扁平化
14.4.5 服务平台化
14.5 2020-2024年中国工业物联网行业预测分析
工业物联网图表目录
图表1 工业物联网的本质
图表2 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4.0的异同
图表3 2014-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5 2019年中国GDP核算数据
图表6 2018-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图表7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至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8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9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10 2019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11 2014-2018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12 2018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13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14 2018-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15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图表16 2017年年末人口数量及构成
图表17 201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
图表18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图表19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同比增速
图表20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图表21 2018年与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对比
图表22 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23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图表24 2018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25 2019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26 2008-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图表27 2008-2018年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图表28 2016-2019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图表29 2016-2019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图表30 2018-2019年中国网民城乡结构
图表3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图表32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图表33 中国物联网细分行业的政策汇总
图表34 中国代表性省市物联网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图表35 物联网应用价值环路
图表36 物联网商业价值衡量维度
图表37 物联网商业价值体现
图表38 感知层产业链
图表39 网络层架构示意图
图表40 平台层商业模式对比
图表41 2015-2018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
图表42 2018年中国可穿戴设备细分市场份额
图表43 2018年中国市场前五大可穿戴设备厂商出货量
图表44 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及预测
图表45 2018年全球公布的物联网项目细分领域数量比重
图表46 截至2018年全球移动物联网网络商用情况
图表47 中国模组行业竞争情况及发展方向
图表48 物联网的连接管理平台竞争格局
图表49 截至2019年中国物联网特色产业集聚区基地
图表50 物联网中期指标完成情况评估表
图表51 2009-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图表52 2018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占比
图表53 2018年细分物联网产业规模
图表54 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布局情况(一)
图表55 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布局情况(二)
图表56 2018年物联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同行业)
图表57 2018年物联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同国家)
图表58 2018-202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及预测值
图表59 2018-2022年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及预测值
图表60 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比重图
图表61 全球物联网安全支出预测
图表62 2019年世界百强物联网企业国家/地区分布前十
图表63 2019年中国物联网企业10强
图表64 物联网各层次代表的领先企业
图表65 美的布局情况
图表66 格力布局情况
图表67 海尔布局情况
图表68 工业物联网运行闭环
- 电话订购:166 199 87910
- 邮件订购:hjbaogao@163.com
- 微信订购:166 199 87910
数据来源权威
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统计局年鉴,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专业品质保证
公司从事行业研究与市场调研多年,具有资深研究与咨询人员30多位,90%以上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11、985高校及研究生比例为50%。同时,公司拥有强大的智囊顾问团,与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专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高素质的专业研究团队将帮助客户实现价值,与客户一同成长。
买得放心省心
公司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在客户中信誉良好,报告订购以后我们的研究人员将会为您提供全程的后续修改及补充服务。
享受增值服务
购买研究报告后公司将提供一年的行业数据、产量数据免费更新服务。
贴心定制报告
如果您在网站上找不到你要的报告,您可以来电订制您要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