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环保部发布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7年),将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8个品种)、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整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7年12年31日起执行。
禁止进口废塑料将对再生料供给端形成冲击。
2018年年底调整为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目录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我国废塑料进口量在583万吨左右,以PE、PET和PP为主,较16年大幅下滑21%,为近10年来最大降幅,2017年大幅下滑的原因在于进口政策收紧结合国内环保督察压力,意在原料端遏制住生活源废塑料进口。
禁止“洋垃圾”已从2017年底开始执行,2018年1月最新进口量仅为1万吨,效果明显,进口单价也同步大幅下滑。以2016年进口735万吨废塑料来看,其中PET聚酯类、PE乙烯类、PP及其他类、PVC聚氯乙烯类、PS聚苯乙烯类进口量分别占行业表观消费量的6%/11%/8%/3%/4%。
我们认为,17年这种影响已经存在,18年全面禁止后将在中短期内减少17年这种影响已经存在,18年全面禁止后将在中短期内减少再生料市场的毛料供应。
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将催生废塑料供给改革,中小企业产能退出,利好再生资源龙头企业。禁止“洋垃圾虽然中短期来说会对再生塑料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供需格局形成一定的冲击。
但这将加速塑料行业供给侧改革,大量经营不规范、资源利用率低、有环境污染问题、依赖洋垃圾进口的中小企业将被关闭,加速行业洗牌进程,促进行业规范形成,利好再生资源行业龙头企业整合产能,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