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
流通体制改革及流通产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2-07-16
国务院常务会议11日讨论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搞活流通 促进消费
“此时出台《意见》,可以降低流通成本,进而促进消费,对于下半年的稳增长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宋则高兴地说。当前,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中国的出口和投资放缓,消费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搞活流通能降低流通成本,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
目前中国流通领域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但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造成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依然滞后于国际水平。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中国物流总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居高不下,而西方发达国家同类指标是8%到10%,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
专家指出,造成流通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流通领域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过多。针对这些问题,《意见》给出了解决方案: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改革开放,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
“真金白银”的保障措施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扶持流通业发展的含金量最高的一份文件。”宋则评价道。
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意见》专门用一段阐述“完善支持政策”。明确提出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近期,蔬菜、猪肉等一批农产品价格再次坐上“过山车”,“价贱伤农”和“价贵伤民”现象反复出现。专家指出,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具有公益性的本质属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公益性大多缺失或被违背,使“最后一公里”成为农产品价格非理性上涨的背后推手之一。
《意见》还明确,落实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政策,促进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发展。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中国本土流通企业大多是区域性公司,因为在总部以外区域开店,需要重复纳税,加重了企业负担,严重制约连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意见》的出台为企业卸去了这道枷锁。
尽快出台实施细则
多位专家表示,《意见》中许多提法目前还很原则,希望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能尽快出台实施细则。而且这些细则出台后,关键还在于落实。
“每一项政策都需要具体的实施细则,有的一下子无法全面推开的,还需要试点。另外,具体政策在落实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障碍。”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海飞说。
“比如工商用电同价,现在好多地方确实已经在执行这一政策,但实际情况是,流通企业用电具有时段上的刚性,而现在一些地方执行的是峰谷电价,晚上的低电价流通企业享受不到,改革后用电成本不降反增。”裴亮说。
《意见》所列的各项政策涉及价格、商务、财税、工商、交通等多个部门,如何加强这些部门在制定和执行政策中的协调性,也是眼下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总而言之,《意见》出台对流通业是利好消息,其中很多政策措施是期盼多年,争取多年的,有利于流通业持续健康发展。”刘海飞说。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