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宁波稳增长新政对企业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2-08-14
 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的宁波,经济外向度高,因而受国际市场影响更为明显。年初以来,在欧美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外部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宁波进出口降幅明显高于全国。同时,民营经济发展在偏紧的宏观调控中,还面临着融资、用地、劳动成本上升等诸多困难,企业发展制约加大,工业产值、利润大幅下滑。
  7月16日,宁波在国内率先出台了旨在稳增长、调结构的“二十六条意见”,力挺工业回升。“意见”实施将近一个月,记者采访发现,稳增长新政对企业来说影响不大,同时,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指出,从长远看,宁波的稳增长,更需要政府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下行压力大
  “现在生意太难做了。”宁波鄞州区一中等规模的雨衣生产工厂老板张江明告诉本报记者,其雨衣的外销市场主要在欧美,“今年以来明显感到订单大幅缩减,以往的大单、长单已一去不复返了。”
  一方面是订单的减少,另一方面工人的工资却在不断上涨。“我们一线工人的工资,已经从前两年的每月1800,涨到现在的3500,还要包吃住,还要给工人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张江明称,由于生产成本增长过快,已经“把雨衣当咸菜卖”的工厂,利润一年不如一年。“现在能保本已经不错了。”
  在宁波的工业企业结构中,中小微企业在数量上占比超过99%,产值逾75%,是“宁波经济活力所在、税收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外需不足,再加企业自身面临着融资、用地、劳动成本上升等诸多困难,以外向型为主的宁波众多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压力,宁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率先出台新政力挺工业回升
  为扭转经济不断下滑的局面,减轻企业负担,提振企业家的信心,7月16日,宁波率先推出《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包括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延续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规范清减涉企收费等26条稳增长、调结构的新政,力挺工业回升。
  “这些新政,从为企业减负助力的目的出发,在清费减税、扩大投资、调整结构、科技创新、要素保障、营造氛围等六个方面出台了具体明确的政策措施,将对宁波工业企业攻坚克难、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方建新博士说。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新政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到减税,如规定从今年起的4年内,小型微型企业超出国家规定的应纳税的地方税收贡献,可部分或全部奖励给企业用于转型升级;对符合产业业导向的小微企业,自创立之日起3年内免征、第4—5年减半征收水利建设专项基金;从今年起2年内,对经营困难、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中小型企业,减征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水利建设基金等。
  “这次减税主要涉及到地方税。因为国税部分必须遵守国家的规定,不能有任何突破,但地税方面,地方政府却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也必须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作适当调整。”方建新认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用于除了政府管理和服务开支外,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政府引导性、奖励性开支,救助等转移性支出等。“这次推出的政策有部分是减少财政收入,有部分是增加财政支出,总之是需要额外的财政来作保证,财政情况较差的地区较难实施。”
  “从宁波的这些措施来看,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用意是加快产业的升级转型,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不小。另一方向也是基于对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外部环境趋于复杂,经济增长有可能下滑的判断,为企业减负。”方建新表示,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发展有着实质性的意义,特别是税费负担有一定减轻,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创新激励力度有所加大。同时,对其他城市可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更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
  “减税当然是好事,可以让企业增加一部分的利润,但也是有限的。”宁波一印务公司财务人员李子颖告诉,根据新政中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按她的测算,一家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为企业带来的税收优惠约6000元;而一家年纳税额30万元的企业,按20%的企业所得税率计算,从中获得的税收返还最高额也不会超过2.5万元。
  宁波鄞州腾凌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坦言,他是从媒体上获悉关于“减税”或“二十六条”消息的,但至今也没有认真研究过。减税、减费,肯定是有好处的,但对企业来说,其实影响并不是很大。我们更关心的还是手上订单的多少,融资环境的好坏,政府能否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稳增长关键是要稳实业、稳企业,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因此,当前宁波经济的‘稳增长’就要从帮助企业、服务企业着手,宁波推出‘若干意见’,也是基于这点考虑。”方建新表示,从长远看,宁波的稳增长,更需要政府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方建新建议,一是要积极搭建一些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公共检验检测机构、科技咨询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二是增强政府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用更少的公务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努力减少政府开支;三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对要素资源的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的辐射力,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城市。(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