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央企采购管理体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2-07-17
日前,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采购管理提升专题培训。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发表讲话时要求中央企业加大集中采购,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向供应链管理转变、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及不断创新采购管理等方法和手段,准确把握采购管理发展方向,尽快建立集中、高效、透明的采购管理体系。
邵宁表示,从采购管理体制上来看,绝大部分中央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优化改进流程,实施权力分置,开展激励约束等措施,实现了采购管理中“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和“责任明确,奖惩严明”。从采购理念上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订单而采购成了一条重要规律,得到中央企业的普遍认同。
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在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本,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一直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难点和重点,被称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黑箱”。上世纪90年代,一些国有企业采购工作只看谁给的好处多、回扣多,或者只看谁的关系硬,导致“人情物资”、“关系物资”、“高价物资”和“假冒伪劣物资”的泛滥。
邵宁说,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央企业的采购管理正从粗放式逐步向集约化转变,成效十分显著,许多央企的采购管理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探索出了一套具有鲜明国企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比如,国家电网的集中招投标、武钢的铁矿石跨国采购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许多做法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接轨,为这些企业迈向世界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邵宁指出,虽然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采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对采购管理提升的认识不够到位、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不高、跨国采购管理经验不足、采购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拥有较大规模的海外业务,时常要进行跨国采购。但是海外市场风险高、外部环境复杂,且中央企业的业务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和政治风险较大的区域,所在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作业装备和物资供应等可用资源不足,同时,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也不相同。而中央企业跨国采购的经验又不够,很多时候容易吃亏上当。
针对这些问题,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要加大集中采购力度。邵宁指出,无论对于国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集中采购都是企业采购管理的大势所趋。将全集团的需求整合起来,通过集中采购,形成合力,不仅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更能通过集中化的统谈统签、统谈分签等灵活的采够手段,不断提高采购工作效率,节约企业经营成本。同时,集中化的采购,还利于统一的监督把控,预防腐败等行为的出现。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