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方向和重点之二(中部地区)

发布时间:2013-07-17
  编者按: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对包括纺织在内的15个传统产业提出了转移的方向和重点。本报特将涉及纺织服装业的内容摘录刊登,供业内读者参考。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要加快承接国际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以及区域性科技创新基地。

  太原城市群包括太原、晋中两市及吕梁、阳泉、忻州3个城镇密集区。太原—晋中地区重点建设不锈钢深加工、煤炭装备、轨道交通、纺织机械产业基地。

  晋东南中部城镇群包括长治、晋城两市。晋城重点发展化肥、丝麻纺织等产业。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8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重点建设包括安芜(安庆、芜湖)纺织基地在内的九大产业基地。

  皖北和沿淮经济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市。重点建设两淮蚌阜(淮北、淮南、蚌埠、阜阳)装备制造业和化工产业基地,皖北农副产品加工和纺织产业基地,亳阜(亳州、阜阳)医药基地。

  赣北经济区包括南昌、九江两市。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航空、纺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等产业。

  河南沿陇海经济带包括郑州、洛阳、开封、商丘、三门峡5市。加快发展郑州家用电器、纺织及生物产业,开封、商丘、三门峡轻工、纺织服装等产业。

  河南沿京广经济带包括安阳、鹤壁、新乡、许昌、漯河、平顶山、驻马店、信阳等市。加快发展许昌新材料、智能电网设备和纺织服装等产业,驻马店制鞋业。

  河南沿边协作经济带包括濮阳、周口、南阳、焦作、济源等连接邻省的周边城市。加快发展周口生物、纺织服装等产业。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市。重点发展汽车、钢铁、石化产业,做强装备、纺织、食品、建材四大重点产业。

  湖北长江经济带西起巴东,东至黄冈市黄梅,涵盖武汉、宜昌、荆州、黄石、黄冈、鄂州、咸宁、恩施8市州的48个县(市、区)。重点发展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纺织等产业。

  长株潭经济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3市。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力装备、化工、家纺服装等传统产业。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衡阳、郴州、永州、娄底4市。重点发展输变电装备、电子信息、纺织等传统产业。

  环洞庭湖地区包括常德、岳阳、益阳3市及环湖地区国有农场。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

  中部地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山西省:新型纺织机械,新型纤维混纺、纯纺纱线及面料,大麻纯纺、混纺纱线及面料,土工布、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

  安徽省: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高档羽绒制品,高品质纱线、高档纺织织物,高档丝绸/毛纺/麻纺面料、功能性纺织面料,中高档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

  江西省:新型环保型染料/染料中间体/助剂等纺织专用化学品,新型聚酰胺系列材料,高品质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特种纱线,中高档纺织面料,中高档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高档地毯、抽纱、刺绣产品,高技术功能性过滤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篷盖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竹原纤维、桑蚕丝、桑茧丝、彩色棉花等天然纤维纺织产品,新型纺织机械及关键零部件,皮革、皮革后加工、皮箱、皮包(袋),羽毛羽绒制品。

  河南省:制革、皮革(毛皮)服装、箱包、制鞋,新型化纤发丝、仿人发纤维丝,新型染料、涂料及专用化学品,煤制苯—已二酸—尼龙66盐系列产品,高品质纱线,高档纺织面料,中高档服装及家用纺织品,非织造布、医疗卫生、土工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高档地毯、抽纱、刺绣,差别化功能性纤维、蛋白纤维等生物质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新型聚酯纤维,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

  湖北省:新型纺织机械,中高档纺织面料,麻类服装、高档西服、时装、职业装、针织内衣,功能性家用纺织品,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竹浆纤维、聚乳酸纤维等生物质纤维,汽车内饰材料/帘子布/工业过滤材料/医疗卫生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绿色皮革化工材料、高附加值皮革制品。

  湖南省:新型纺织机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麻纺织及麻混纺产品,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高支、高密、提花等高档纺织织物,品牌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湘绣产品、土家织锦及刺绣品,无纬布、防弹衣等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竹浆、麻浆纤维等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报)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