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
2011年哈萨克斯坦药品市场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3-10-01
近7年来,哈萨克斯坦药品销售以年均15-20%的速度增长,2011年销售额达14.9亿美元,在独联体国家中位居第三。哈萨克斯坦人均药品消费额10年增长了3倍,业内人士预测今后5年内还将增长近1倍。
2011年哈萨克斯坦国内药品市场发展特点是药品国家采购量大幅增长,零售量下降。据专家推测2012年将继续维持这一趋势。
一、2011年情况总结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哈国内成品药市场呈如下结构:医疗机构占市场销售量的19.5%(9320万盒),2010年为7040万盒。零售市场占销售量的80.5%(3.837亿盒),与2010年相比,市场份额缩小了1.5%(2010年为4.14亿盒)。就最终消费者为成品药支付的费用而言,消费额增长了15.3%。医疗机构市场销售额从3.495亿美元增长到5.19亿美元,零售市场销售额从9.408亿美元增长到9.692亿美元。即,国家采购药品金额为5.19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49%,市场交易额的增长主要通过国家采购体现。
上述数据表明,去年哈国民在采购药品时,毫不吝啬。与此同时,收入水平决定了哈国民还不足以大量购买高价原装药。2011年药品平均价格快速上涨,药品市场需求量最小的药剂平均价格小于1美元每盒,此类药品需求量比2010年下降了1.2%。价格20美元以上的高价药销售量也下降了,但是下降幅度比廉价药幅度小,仅下降0.4%。零售市场需求量最大药品的价格为5-10美元每盒,需求量比2010年增长2.7%,在整体销售额中占29.2%。价格1-5美元每盒药品占整体销售量28.7%,10-20美元每盒的药品占21.6%。就国家采购药品而言,单价5美元以下药品占15.8%,5-10美元药品占8.7%,10-100美元药品占35%,单价100-500美元药品占21.2%,超过500美元的药品占19.2%。
成品药市场结构划分与哈国产药品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发展药品本地化生产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国家,国家保障了哈萨克斯坦药厂产品销售量。哈本国药厂生产了医疗机构需求的53.2%的药品,而2010年为52.2%。从销售额上看,外国药厂销售额占87.2%,而哈本国药厂的份额从2010年的9.5%上升到2011年的12.8%。根据国家药品工业发展计划,最近几年国产药厂生产药品的份额在国家采购中比重应达30%,销售额应达40%。其中所采购药品的30%将用于出口。因此,当地药厂必须扩大生产种类,制造出可以在本国市场和国外市场参与竞争的通用药品。目前有7家外资药厂正在建设中,由于在税收方面有优惠,还免除了药品增值税,因此尽管在零售领域哈本国药厂与外国公司相比不具备特别的优势,但是哈国药品工业正在快速发展。目前共有600多家药品公司活跃在哈萨克斯坦市场上,因此竞争十分激烈。在零售市场,2010年国产药份额占比30%,2011年则下滑到24.5%。从销售额方面看,当地药厂销售额占比7.2%,外国公司销售额占比92.8%。而零售市场也更能反映出最终消费者的选择意愿。
从世界主要药品生产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销售情况看,美国药品销售额增幅最快,达49.2%,法国达24.8%,俄罗斯达24.1%。中国在哈药品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第8位提升至2011年的第7位,但销售量增长55.2%,为1590万支,占哈药品市场总量的3.3%。
哈本国药品价格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1%。这主要是受国家采购影响,而零售市场未出现明显涨价。外国药品平均价格上涨4%。2011年人均药品支出为90美元。而这一数字也是受到国家采购量增长的影响,在零售市场未出现大幅度波动。从各地区零售量来看,阿拉木图占零售量的90%,只有10%属于国家采购,在全国来看是指数最低的。国家采购份额超过30%的州有南哈州(32%)、库斯塔奈州(33%)和江布尔州(31%)。
从国家采购销售额来看,江布尔州预算的53%用于采购药品,南哈州为52%,阿斯塔纳为44%。而哈萨克斯坦人自费采购药品最多的地区为阿拉木图市、阿拉木图州和东哈州。目前最贵的药品主要是肿瘤用药。哈萨克斯坦本国企业只有“化学制药”一家公司生产此类药品。
在选择通用药品方面存在不同看法,专家指出,这主要涉及到专利权和知识产权问题,而与药品质量和药品副作用并没有特别关系。从2011年数据来看,原装药销量占10.9%,通用药品占89.1%。从销售额看,分别为48.5%和51.5%。这主要是因为原装药剂价格高昂,通用药便宜。
二、药品GMP认证
专家多次指出,在哈萨克斯坦发展制药工业,不仅要满足国内市场,也要着眼于出口。因此哈萨克斯坦生产的药品应该符合药品GMP认证标准。2014年前,哈萨克斯坦南部制药企业拟投资8400万美元,其中包括用于推行GMP标准、药品安全、劳动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费用超过了700万美元。2014年末到2015年初将在西姆肯特所有制药企业将陆续推广GMP标准。
哈国内部分医药界人士认为,目前问题不在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制药公司何时如何推广GMP标准,而在于推广了该标准后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就乌克兰而言,在推行GMP标准后的最近3年内,认证药的产量下降了20%,但是销售额却提高了。那些实力弱,生产管理能力差的小公司将逐渐淡出市场,而那些有实力的大药厂则可以向医生和患者表示,他们才是高质量药品的代言人。
三、关税同盟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推行GMP标准的同时,对于哈萨克斯坦药商和俄罗斯、白俄罗斯同行们来说,制定关税同盟框架内的超国家药品标准,研究成员国间药品认证和相互贸易成为了一个迫切问题。因为哈制药体系与俄罗斯差异较大,因此目前尚难就药剂标准取得共识。
而哈萨克斯坦SK药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巴依穆卡诺夫则表示,关税同盟框架下, 哈萨克斯坦药品市场规模将提高到170亿美元。 他认为,关税同盟框架内,成员国立法的统一和审批文件的互认将消除哈制药企业的发展障碍。成员国在加强药品安全质量管理的同时,哈药品实验室将加入欧盟实验室统一监管网,哈督察员也将加盟国际监察系统,从而使哈药品有可能出口欧盟国家。
(信息来源:中国驻哈萨克经商参处)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