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
“中国制造”在日本:从工厂到市场(三)
发布时间:2013-10-02
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桑山信雄认为,过去对日本企业而言,中国的吸引力是成本低廉,但现在他们更为看重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内需市场的成长也会不断加速,没有企业愿意放弃这个庞大的发展空间。”
樱花文具公司社长西村贞一表示,1993年,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了代工厂,最初也只是进行加工贸易,将原料运到上海,产品加工好之后再运回日本销售。伴随着业务拓展,樱花文具也开始在中国进行销售。
“2010年,樱花文具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255亿日元,但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仅为4亿日元左右。”西村贞一称,“我们的产品在日本本土、欧洲、北美市场的销售量都远远高于中国市场,甚至在泰国的销售也好于中国,这也说明中国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需要挖掘。”
大阪商工会议所会长佐藤茂雄表示,日本企业对外投资也是以亚洲为中心不断发展,今后还要将海外作为“市场”,尤其不能忽视中国这个市场。
“我们今年新设立了中国业务特别委员会,这也是首次以国别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佐藤茂雄表示,“很多日本中小企业看重中国的巨大市场,愿意在中国发展,我们希望促进双方企业更多的合作。”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对内地投资额达到40.98亿美元,仅次于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位居对华投资第三位。
然而,尽管新高制作所已经在中国投资多年,吉谷忠之依然坦言,对中国的市场还缺乏足够的了解,曾经尝试过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却以失败告终。
“我和儿子学习中文,并不是要让自己精通中文,而是增加了解中国的途径,理解中国的商业文化。”吉谷忠之说,“虽然中国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也让我们头疼,但中国的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都在不断提高,昆山工厂的发展潜力很大。”
西村贞一也表示,中国代工成本增加虽然是公司每年经营要面临的课题,但通过减少劳动力成本,用机械代替人工等方式都能够解决。
“我们在中国大陆、泰国、台湾地区都有供应商,在中国大陆的采购量最大,但每批次产品质量不一的情况让我们很困惑。”西村贞一说,“对日本消费者而言,价格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如果中国供应商能够充分理解日本企业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提供质量更为稳定的产品,那么中国对日本企业仍有巨大的吸引力。”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