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

“中国制造”在日本:从工厂到市场(一)

发布时间:2013-10-03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日报》

  “我中文说得不好,请你让我慢慢讲。”吉谷忠之每次遇到中国朋友,都要抓住机会练习中文,并让儿子吉谷忠久一起进行对话练习。

  作为日本新高制作所负责人,吉谷忠之已经到过中国数十次。4年前,吉谷忠之决定在江苏昆山设立工厂进行免震建筑产品的生产研发,目前工厂年产值已达1亿日元左右。

  “在中国生产和采购,不能只考虑产品价格低,这是对中国的误解,我们更看重中国不断成长的技术能力。”吉谷忠之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近年,伴随着中日经贸额不断攀升,像新高制作所这样的日本中小企业也加速其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日本流通科学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辻美代表示:“未来十年,中日贸易量将继续增加,日本企业已经不仅把中国作为"工厂",更看重中国广阔的市场。”

  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日本出口额达到736.4亿美元,同比增长8.1%;中国自日本进口额为883.5亿美元,同比下降6.2%。

  励展博览集团日本有限公司副总裁铃木一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往日本人对中国产品的印象是“便宜”,但近几年价格也在上涨。

  “日本的超市和大型商场里,20%~30%的产品来自中国;日用小商店中,80%左右的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产品在日本已经不可或缺。”铃木一称。

  然而,铃木一也表示,这些在日本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产业链条几乎都是由日本企业研发设计,中国生产制造,然后再出口返销日本市场销售。

  浙江永康新时代实业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胡颖海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产品10%~15%的份额是面向日本客户,50%面向欧美市场,其余内销。

  “由于保温杯是常规消费品,我们又增加了研发新产品的力度,截至7月,公司的订单量已经相当于去年全年,”胡颖海说,“但欧美市场复苏缓慢,我们希望进一步拓展日本市场,日本厂商对订单质量要求更高些,利润也更高些,比较符合目前公司转型的需要。”

  胡颖海介绍,目前公司有一部分订单是为膳魔师(Thermos)保温杯做代工,由于保温杯生产的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只能在外观设计上不断创新。“我们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提供产品设计款式让客户挑选,也有些产品是客户直接下订单,如果是做中高端产品,订单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产品在日本虽然畅销,但也存在问题,十几年过去了,还是看不到它们的"面孔",中国制造的产品在日本依然没有品牌效应。”辻美代表示,2000年后,日中贸易进入了飞速增长期,2010年,日中贸易额已经超过日本进出口总额的20%,但中国对日出口仍以加工贸易为主。

  对此,胡颖海也表示,公司目前自有品牌的产品主要是面向内销市场,出口产品基本上仍以代工为主。“我们出口产品主要是寻求一些在当地有销售渠道的厂商合作,进行贴牌生产,由于对国外市场的了解程度不够,培育自有品牌出口仍需时日。”

  (信息来源:中国驻日本经商参处)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