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

浅谈我国山寨眼镜盛行原因

发布时间:2013-10-04
  无论是从豪雅到大光明,还是从大光明到宝岛,山寨眼镜似乎从没停止过它的“山寨文化”,但不管是你来克隆我,还是我来克隆你,最后只能是吃力不讨好,落到两败俱伤的下场。

  品牌眼镜,巨大的利益“蛋糕”。品牌无疑是现代商品竞争中最有力的“杀手锏”。除了本身的意义外,自身还蕴含着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说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外在形式,那么品牌无疑是维持企业发展的灵魂。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争相在这块“品牌蛋糕”上分一杯羹,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件了。另一方面,国内眼镜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深圳、厦门、温州、江苏等地。近年来,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拉动,中国眼镜产业应该说等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也催生了不乏雪亮、明廊、大明、博士伦等眼镜品牌。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眼镜行业整体的品牌意识、品牌能力还非常欠缺,基本上国内的企业多半不做品牌,而多半做品牌的企业存在着难以做大品牌的尴尬境地;相反的是我国绝大部分的企业在进行着低档、低附加值的产品复制工作,走着“以量取胜”的辛苦道路。相比国外知名的眼镜品牌和国内少数拿得出手的牌子,克隆这块“品牌蛋糕”似乎比原生态的创建来的更加容易和迅速。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不知名的眼镜品牌在全国至少有上千个。而“品牌监管不利;杂牌、冒牌横行;正规品牌得不到保护”是目前眼镜市场的主要弊端。也是导致山寨眼镜频频引火烧身的内在软肋。

  那么企业又如何能在这块“品牌蛋糕”上分一杯羹?怎么分?据相关业内专家表示,应立足眼镜产品行业的特点,结合相关行业的品牌运作,来突破眼镜品牌塑造的樊篱。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做渠道品牌。由于眼镜“半成品”的产品特性,眼镜企业不仅在销售上对渠道的依赖性非常强;在品牌建设上,眼镜品牌更多的时候也只能通过渠道品牌来体现。产品的同质化让消费者对产品生产企业的认知趋向于零,在他们的记忆中只有渠道;产品的简单化,导致企业形象传播载体的缺乏,产品与品牌的关联性被切断。

  所以,眼镜行业企业的品牌弱势与渠道品牌的强势,让品牌建设必须一切以渠道品牌为核心。比如,眼镜企业的广告传播上必须与渠道的拓展同步,特别是进行连锁经营或渠道拓展的时候,渠道的覆盖率基本上决定了广告的有效率;在广告传播的诉求点上,也要立足渠道进行挖掘,通过招商能力比较强的渠道来完成。

  第二,做服务品牌。品牌从来都是对消费者来说的,品牌也只有在消费者的存在才有价值,所以,注重消费者的感受永远是品牌所要研究的课题。而对于广大的眼镜企业来说,现实和最有效的做法是———忘掉产品做服务。

  具体来说,就是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给无心换眼镜的人一个微笑,给来店溜溜的人一次免费的清洗。这样,消费者对眼镜店,对眼镜品牌的好感自然就来了。做服务品牌,关键是做培训,树立全员服务意识,不放弃每一次留下好感的机会。这样服务就出来了。

  第三,做概念品牌。产品的同质化,目标消费者的同一性,企业用什么来区分自己,创造不同,惟有概念。用概念把品牌的个性表现出来,时尚也好、健康也好、有型也好,给企业自身一个说辞,也就是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尽管山寨眼镜风波四起,企业维权屡试不爽,但企业要想真正杜绝假牌,保护自身知识产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我国企业名称登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规定,容易造成在不同区域可能出现企业名称中字号相同的情况。但同时《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也规定了某些服务行业可以对其企业名称做适当简化,但这种简化使用不能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这种在先权利指的是有关民事权利,包括知识产权,比如商标权、专利权、版权或姓名权等。同时,企业针对维权还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信息来源:中国眼镜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