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测绘产业的成熟,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信息需求量的扩大,以现代测绘和3S(即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开展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逐步形成。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首先由加拿大测量学家于1963年提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其它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完善,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全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海量数据存储、处理、表达、显示及数据共享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国相对国外起步较晚,1970年代末提出开展GIS研究的倡议,并开始推广电子计算机在测量、制图和遥感领域中的应用。在经历过起步、试验阶段后,随着1990年代沿海、沿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外资的引进,GIS开始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交通、电力及各种基础设施管理的城市信息系统。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

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不仅在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业、旅游等传统服务领域广泛开展服务,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当前,全球范围内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空间特征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高度吻合。2017年《全球地理信息产业展望报告》对全球50个主要国家的地理信息综合能力进行了排名,其中在产业能力方面对产品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得分最高的前十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荷兰、日本、西班牙、中国、比利时和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起步早、产业规模较大、市场机制成熟、主导技术和专利拥有量多,组成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快速跟进,核心科学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理念强、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力度大,组成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二梯队;以中国、俄罗斯、印度为代表的“金砖国家”虽然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价格优势迅速占领了地理信息产业的细分领域,并呈现出快速扩张的势头,组成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