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海洋强国战略、“走出去”战略、新型城镇化、美丽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与举措。这些战略及规划的具体落实,将形成大量的工程项目及投资,将给工程勘察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同时,新的发展战略对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需求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各行业各部门对新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需求也快速增加。
1、2015-2019年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1)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相关规划、战略的落实将为行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以新型城镇化为例,其将带来基础设施的广泛投资需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围绕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城市水系统、城市能源系统、城市环卫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智慧城市7个方面,提出“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规划任务和重点工程,其中,未来投资重点将集中在城市路网加密、轨道交通、综合管廊、黑臭水体治理、排水防涝设施、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就江苏区域来说,“十三五”时期江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超过1万亿元,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排水防涝、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地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开展,对资源环境及生态、国土空间合理利用等刚性约束越来越强,对地理空间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及生态等的监测评估等事项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对地理国情监测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强烈。随着突发事件频发,应急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需求量也大大提升,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提出、“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日益增多,各行各业对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极其迫切。这些都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动力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我国也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开始实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融合了信息科学、空间科学、高性能计算和网络通讯等领域先进技术,是以全球导航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3S”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将带来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生产组织体系和产品服务的全面变革和升级调整,为测绘地理信息供给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加速渗透和深入应用,将激发以智能、泛在、融合和普适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产业变革,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向个性化、智能化、知识化方向发展,将大大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
(3)政府职能优化释放使得市场化程度提高,行业活力增强,行业内的优质企业获得发展机遇
在国家“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整体背景下,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政府审批、企业资质、市场定价等方面的壁垒正在逐渐打破,这将有利于行业内优质企业打破区域壁垒,提升企业活跃度,大大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市场环境,推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供给活力进一步释放。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壁垒、行业壁垒进一步弱化,同行的竞争乃至跨行业的竞争将加剧。行业内的企业可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取得更高资质,不断拓展新的市场区域;产业链内的其他企业也可通过并购、内部拓展等方式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业务拓展,从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催生新的业务生态,在市场化条件下,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与跨界整合也将不断加剧。
(4)国家大数据战略将支撑行业快速发展
大数据已成为塑造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各国纷纷将大数据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国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及各部委发布一系列政策规划,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从2014年至2017年8月,我国涉及大数据发展与应用的国家政策规定已多达63个。根据中国信通院调查研究,截至2017年1月份已经公开发布了37份地方的大数据规划,涵盖16个省21个市。13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中西部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五大产业区。其中,长三角地区依托上海、杭州、南京,将大数据与当地智慧城市、云计算发展紧密结合,吸引了大批大数据企业,已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超过80%与时空有关,几乎所有的大数据都需要而且可以与地理时空数据融合,地理空间信息在大数据分析过程中变得更加重要,许多行业的大数据需要与地理空间数据相结合才能形成快捷、智能的应用。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实施以及配套政策的贯彻落实,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社会经济各领域对大数据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大数据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产业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这给本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机遇下,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在整个新一轮转型升级浪潮中预计将具有一定优势,一是我国具有世界最大的位置服务需求市场以及体量巨大的时空位置信息,可以为行业生产及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二是地理信息行业因其区域性,拥有天然的时空位置基准的法律解释权,时空位置数据精确性、特征性、复杂性标准的制定权。
2、2015-2019年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将对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自2011年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连续第六年增幅在8%以下,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逐渐进入“新常态”。我国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投向由以往的粗放式“面投”改为精准式“定投”。新常态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张,但投资增速稳步下滑,原有模式下的行业增长也将逐步放缓。
(2)产业融合带来竞争加剧
随着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竞争加剧。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新经济不断壮大,一些软件信息企业基于其信息技术的资源、能力优势正逐渐向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拓展;另一方面,行业内的原有的一些地理信息软件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正从原有的重点关注应用开发领域向产业链中核心的时空信息生产领域进行拓展。前述趋势将对行业内传统企业造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3)业务生态变化较快对行业管理形成挑战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变得越来越复杂,测绘地理信息产品从二维走向三维、四维,从静态走向动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从后台走向前台,从独立走向融合,原有对测绘地理信息的界定受到挑战,地理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原有的边界已经变得模糊。同时,测绘技术的进步使得其技术方法通用化,管理对象普适化。前述情况使得行业监管出现难度,突出体现在信息安全及标准体系的建立方面:
1)信息安全对行业相关业务合规发展产生一定限制。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大多数的基础测绘成果都不适合直接公开使用,即便是可公开的(如互联网发布的)测绘成果也必须经过相关的非线性保密技术处理,以降低地理精度、限制影像分辨率,其结果无法满足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专业直接应用的需要。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测绘工作更加便捷,地理信息数据获得更加容易,对测绘行为的界定变得更加困难,而这又直接关系到对非法测绘的监管,为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带来了隐患。
2)标准体系需要完善、统一。在测绘地理信息快速发展过程中,现行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中存在一些同类或相似标准,存在新旧标准不一致、质检标准和生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同时在一些新技术、新业务领域等方面也缺乏相对成熟的国家及行业标准,部分测绘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无技术规范可依等问题。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完善以及跨界融合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应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落实责任主体(传统商业模式中以注册执业签章来落实责任),这对当前的互联网模式下的业务管理提出了一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