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中药材前胡立体栽培农作模式

发布时间:2018-07-26
 
    农作制度的改革通常是特定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农业系统及其管理体系。在当前生态优选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产背景下,农作制度充分运用生态系统学原理,在时间、立地和空间上,努力改善生产系统中的每个结构成分,使每个结构成分都能够良好运行并达到最佳配合,达到生态有益、经济高效,社会认可。
    淳安县临岐镇农业技术分析推广站根据山核桃属胡桃科,为落叶乔木,生长快、结果迟、寿命较长的经济树种,1—2年生幼苗生长慢,第3年开始加快。山核桃幼林喜阴,怕高温干旱和日灼。林地水土保持是保证幼林速早实和将来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必须从幼林抓起和白花前胡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90厘米或稍过之的生物学特点。自2001年开始在新造山核桃基地中进行套种中药材前胡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果。山核桃是临岐镇的传统干果产业,在没有解决温饱的年代,中幼林中套种玉米等粮食作物,而今种粮比较效益低,中幼林山核桃基地已没有套种习惯,严重影响新种山核桃苗的成活率和山核桃树的生长。新造山核桃基地中进行套种中药材前胡,不仅解决了山核桃生长过程中的抗旱和扶育,而且给农民增加了收入。年套种面积达到1280亩,产值387万元。
    1 效益分析
    1.1 社会生态效益
    1.1.1 防止土壤冲刷,保护增进土壤肥力。中幼山核桃林套种中药材前胡可以防止表土流失,旱季可以减少地面蒸发,提高土壤水份,以适应山核桃幼林喜阴,怕高温干旱和日灼的生态习性。
    1.1.2 前胡的采收管理,促进中幼山核桃树根系生长发达,为山核桃林丰产打好基础。山核桃林根系分布浅与管理粗放有密切关系,因山核桃长期采用只劈草,不挖山的抚育方法,下层土壤板结,而表层由于杂草腐烂,有机质丰富,疏松肥沃,诱使根系由地表发展,而经常中耕的林粮套种林,表层30厘米土层内的根系数,只占总根数的39.5%—60.0%。所以从幼林起经常中耕的林地,可促使山核桃根系向深层发展,达到扩大营养面积和抗旱的目的。
    1.1.3 为林地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腐殖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前胡每年采挖,大量的茎杆和叶片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
    1.1.4 幼林套种中药材前胡,效益长短结合,在前胡培管的同时兼管幼林基地,降低山核桃林管理成本,提高林农生产积极性。
    1.1.5 充分利用充沛的劳动力资源,拓展就业空间,发挥土地最大产潜力,增加农民收入。
    1.2 经济效益
    1.2.1 2005年11月23日镇农业技术分析推广站组织人员对驮岭村的前胡高产栽培示范方和推广畈进行了实地验收。高产示范方面积1.1亩,采收5个点,面积20m2,鲜前胡26.55kg,晒干后9.48kg,折干率35.7%,为产量316.2kg,亩产值3794.4元.投入成本:种子投入1.5kg/亩,每公斤40元,计60元;肥料进口复合肥30kg/亩,每公斤2.2元,计66元,除草剂0.5kg/亩,5元;播种、采收、管理、投入人工12个,每工30元,计360元,合计投入491元。产投比为7.7:1。
    1.2.2 推广畈面积20亩,采收5个点,面积100m2,鲜前胡108.3kg,晒干后38.88kg,折率35.9%,亩产量259.3kg,产值3112元。投入成本: 种子1.5kg/亩,每公斤40元,计60元;肥料进口复合肥20kg/亩,每公斤2.2元,计44元;除草剂0.5kg/亩,5元。播种、管理、采收人工投入10个/亩,每工30元,计300元,合计投入409元。产投比为7.6:1。
    2 前胡的生物特性
    2.1 来源: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Peucedanum dicursium(Miq.) Max-im. 和白花前胡P. praerupterum Dunn的干燥根。
    2.2 原植物
    2.2.1 紫花前胡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80—200厘米;主根粗大,近圆锥状,长5—9厘米,棕褐色或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茎圆柱状,具纵条纹,下部紫色,光滑,不分枝,上部被毛,多少分枝。叶根生和在茎上互生,叶片厚纸质,卵圆形,一或二回羽状分裂,一回裂片3或5片,裂片复3—5裂,叶轴有翅,顶生裂片和侧生裂片基部联合,下延成翅状,最后裂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1厘米,边缘有规则的锯齿,叶脉明显;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扩大,略抱茎;生于茎上部的叶常简化成紫色叶鞘。花秋季开放,深紫色,细小,排成顶生或侧生的复伞形花序,伞梗长3—8厘米,被毛;伞辐10—20条,紫色,密被毛;花瓣5,卵圆形,长约1毫米,顶端有内折的小舌片。双悬果椭圆形,长约6毫米,背棱和中棱呈丝线状,棱间油管1—3。
    常生荒坡、山地路旁、草地或灌丛中。分布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四川、广东和广西等省区。日本、朝鲜和苏联也有。
    2.2.2 白花前胡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90厘米或稍过之;根粗大,圆锥状,长3—5厘米,有分枝,棕褐色或黄褐色;茎圆柱状,甚粗壮,浅绿色,有纵线纹,基部有多数棕褐色叶鞘纤维。基生叶和茎下部叶纸质,轮廓为三角阔卵形,有时近圆形,长5—9厘米,二或三回三出羽状分裂,一回裂片阔形至卵圆形,二回裂片卵形至椭圆形,最后裂片菱状倒卵形,长3—4厘米,宽约3厘米,基部楔尖,不规则羽状分裂,边缘有圆锯齿;叶柄长6—20厘米,基部有阔鞘;茎上部叶二回羽状分裂,裂片较小。花秋季开放,白色,甚小,排成顶生和侧生的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伞辐12—18条,不等长,约1—4厘米;花梗长1—2厘米;花瓣5,长1.3—1.5毫米,顶端渐尖而内折,有明显的中肋。双悬果卵形或椭圆形,长4—5毫米,背棱和中棱线状,侧棱有狭翅,每棱槽有油管3—5条。
    常生山地向阳荒坡或草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在栽培中,选用白花前胡,白花前胡品质好。
    2.3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至次年春季尚未抽出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2.4 药材性状
    1、紫花前胡
    主根较细,支根常不除去,根头部有的有残留茎基,茎基周围常有膜状叶鞘基部残存。横断面近白色,皮部窄,木部阔,约占横断面1/2以上,且射线不明显。气微香、微腥、味淡,后苦辛。质较白花前胡稍逊。
    2、白花前胡 
    根为不规则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扭角,根头部粗大,下部有分枝或其中较小分枝被除去,长3—1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根头部多有茎痕及维状叶鞘残基,上端有密集的环纹,下部有纵沟、纵皱纹及横的白色皮孔。质较柔软,干者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白色,皮部约占横断面的2/3,散有多数棕黄的油点,形成层环纹棕色,木部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辛。以粗壮、支根少、质柔软、断面木质部金黄色、气香浓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辛、苦,微寒。归肺、脾经。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隔满腔闷。常用量5—10克。
    3 中幼山核桃林套种中药材前胡栽培技术分析
    3.1 繁殖方法
    3.1.1 种子繁殖,前胡当年播种,就有部分抽雄开花结籽。霜降后采集备用;也可以在霜降以后上山采集野生前胡种子。
    3.1.2 分根繁殖 
    在前胡采收时,将一部分根茎细小有新芽的作种栽用。大面积种植时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分根繁殖投入人工较多,成本增加,降低效益。
    3.2 种植技术分析
    3.2.1 土地选择。按照前胡的生物等特性,只要阳光充足,平地坡地均可种植。但以腐殖质含量高的砂质土壤最适宜。土壤PH6.5—8.0值,以中性偏碱最适宜。
    3.2.2 套种园地的选择。按照各种园地的性质不同,当年栽种的茶园、桑园、果园、山核桃、山茱萸基地均可种植。一般情况下,桑园、茶园只能套种2年,果园2—3年;山核桃、山茱萸地可套种3—6年。郁闭度高的园地光照不足,不可套种。
    3.3 种子处理
    3.3.1 霜降后,前胡种子逐渐成熟,把成熟的前胡种蓬采集来,晒干、擦打,使种子脱出蓬壳,再过筛,风净作种,所采的种子要充分成熟,否则,影响出苗率。
    3.4 播种期
    3.4.1 前胡的最佳适宜播种期较长,以当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3月上旬最佳。
    3.5 播种方法
    3.5.1 整地。桑园、茶园播种前,用10%草甘磷每亩0.5kg,除去杂草, 深翻一遍基本整平,山核桃等山坡基地则不需要。
    3.5.2 基肥。以园地的肥沃情况,每亩施含硫复合肥5—10kg,作为基肥。
    3.5 播种方法
    3.5.1 对桑园、茶园等较为平整的园地,一般采用条播成穴播,便于除草,播种规格以行距30—40cm即可,播种后用脚稍踏实即可,每亩用种量1.5kg。
    3.5.2 
    山核桃、山茱萸等山坡园地,一般采用撒播方式,每亩用种量1.5—2kg,施用含硫复合肥5—10kg,播种后结合园地管理,用锄头除去杂草即可。
    3.6 培管技术分析
    3.6.1 出苗前用10%的草甘磷每亩0.3kg,加禾耐斯  克,兑水50kg,进行第一次除草。
    3.6.2 间苗。出苗后要拔除过密和过细的前胡苗,据我们的密度试验表明,每亩留苗5万株左右较为适宜。
    3.6.3 施肥。前胡整个生长过程一般施肥3次,第一次在5月底、6月初,施含硫复合肥5kg;第二次在立秋前后,每亩施10kg;第三次在白露前后,每亩施5一10kg;总的原则是前控后促。
    3.6.4 除草。草害是前胡栽培中的最大障碍因子,结合园地管理,做好除草工作。
    3.6.5 抗旱。前胡虽耐旱,但干旱严重影响产量,灌溉方便的园地,要进行适当的浇水,一般3—4次,关键在8月到10月份。
    3.6.6 除雄。在前胡栽培过程中,当雄株开始抽苔时需肥较大,要及时拔去雄株(它的根茎不能作为商品),促进雌株生长。留种地除外。
    3.6.7 病虫害防治。前胡虫害很少,只有在苗期做好蚜虫防治即可。
    3.7 采收与加工
    3.7.1 最佳采收期,前胡的最适宜采收期在冬至后至第二年萌芽前,此时采收产量折干率最高,商品品质最佳。提前采收不但影响产量,而且更影响品质。
    3.7.2 采收方式。用两齿锄挖 (不可用板锄),将挖起的前胡剪除茎叶留根。及时晒干,边晒边  
除须根。筛除泥土、杂物即可出售。
    4 结束语
    中幼山核桃林———中药材前胡立体栽培农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物种间的不同生长习性,创造共生互补的生物小气候,起到了良好水土保持作用,林地水土保持是保证幼林速生早实和将来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必须从幼林抓起。农户普遍反映套种中药材前胡的山核桃林明显生长快,长得好.这一模式前胡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对于促进山核桃生长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测定和研究。(崔勇整理)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