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白花丹参的栽培要点
发布时间:2013-07-05
白花丹参属稀有罕见的名贵中药材。白花丹参为唇形科怕涝耐寒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条件下均可生长。其人工栽培技术是:
一、整畦: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中性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宜(过粘过砂的土壤不宜种植),亩施腐熟的圈肥或土杂肥1.5公斤,复合肥15公斤,均匀撒于地面,深耕0.35米,整平耙细,然后按0.90米宽度做畦,畦埂宽0.20米,高0.15米,播种时如土壤干燥,应先浇不灌畦。
二、育苗:
1,种子育苗。在7-8月份,白花丹参种子成熟后,及时采集晾干贮存。翌年春,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15厘米,开1.5厘米的浅沟,先用壶溜水,待水渗完后,将掺细砂的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镇压,13天左右即可出苗(亩用种0.5公斤),苗高10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定苗,多余的苗,可移栽扩田。
2,根段育苗。在“春分”前,选择向阳避风处,把粗壮、色好、无病虫害的白花丹参新根,整成把,切成7厘米长的根段,倾斜或垂直插于备好的地块内(种根选上、中段的为好,插时不要倒置);
三、管理:待幼苗出齐后,要经常浅锄松土,促使新生根向下生长,少出毛细根,以利提高产(质)量,同时要注意雨季不要积水,以防烂根。在生长封垄前,结合中耕,亩追施腐熟饼肥50公斤、复合肥10公斤或有机肥4千公斤。6-7月份,及时摘除花蕾(留种时不可摘蕾);
四、收获:种子育苗一般2-3年才能收获,根段育苗年内就能收刨。在“霜降”、“立冬”之间或春季萌芽前,在畦的一端顺行深刨,将刨出的根,去净泥土、毛根晾干(防止水洗、雨淋)即可供药用,鲜干比为3:1。
摘自《河南农业》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