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西洋参的田间管理
发布时间:2013-07-06
(一) 生育期管理
1、床面覆盖:农田栽培西洋参床面覆盖是关键,一般用稻草或麦草,具体根据各地资源情况而定,1—2年生的苗田厚度为2厘米;3—4年生3厘米。结合生长季节的床面覆盖,还应作好床面松土、消毒及施肥。
2、追肥:西洋参播种后一般要在同一地块连续生长4年,单靠施用基肥不能保证使其正常生长发育,必须适时追肥。特别是3—4年生的地块,如不及时追肥,将会影响西洋参的产量和质量。可在下完防寒物之后,每平方米施入苏子(煮熟碾碎)50克、豆饼粉100克、脱胶骨粉40克。也可施用高效复合肥,每平方米100—150克。此外,还可在绿果期进行1—2次根外施肥。
3、灌排水:适宜的水分条件是西洋参生长良好的必要保证。各地应因地制宜抓好灌排水工作。灌水应采用喷灌或浇灌方式,一般每平方米用水量15—20公斤。4年生的地块,秋季起参前20天左右,适当灌水或放雨,可提高参根产量和折干率。在进入雨季前,要把田间排水沟清理好。
4、遮荫:当西洋参刚顶土出苗时,就应进行遮荫管理工作。所用的遮荫材料有苇帘、板条、尼龙遮阳网等。目前农田栽培西洋参多采用苇帘。苇帘的规格是:帘的草把粗2.0—2.5厘米,间隙1.0—1.5厘米,帘宽要比床宽加作业道宽多出40—50厘米,长度可灵活。上帘时要求床与床间遮荫帘的搭接处,一定要对准作业道,同时上好的帘一定要绑牢。对于不同年生的西洋参,以及季节不同,帘子的透光率应作适当的调整。低年生的西洋参应在夏季到来时及早在棚上插阔叶树枝以减弱光照;其它年生的西洋参也应酌情在盛夏在棚上插阔叶树枝。
5、摘蕾、疏花及采种:3—4年生的西洋参开始大量开花结果,对于不留种的地块,应及时将花蕾摘除。留种地为保证种子饱满,则要进行疏花工作,方法是将花序中心1/3左右的花蕾摘除,只留外围30个左右的花蕾。西洋参种子成熟不一致,应当分批采收。
6、病虫害的防治:西洋参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尤其是病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严重。目前公认的较为严重的病害有5—6种,分别是黑斑病、立枯病、疫病、菌核病、根腐病。防治办法以药剂为主,可用的药剂有500倍的50%的多菌灵、600—800倍的65%的代森锌、500倍的75%的百菌清、800倍的代森锰锌、800倍的40%的代森铵、1000—1200倍的甲基托布津、1:1:120—160倍的波尔多液等,轮换使用,从出苗50%起,每7天打药一次。药应保证全面喷洒在叶面、叶背及茎杆上,打药后如遇下雨,应及时补打一次。春季出苗前田间消毒可用1%的硫酸铜,全面喷洒在床面、作业道、棚架及帘子上。对于已发病的植株应拔除,并对该处进行重点消毒。西洋参的虫害有金针虫、蝼蛄等,可用毒饵(敌百虫与鲜草1:50—100)或药剂浇灌(辛硫磷500倍液或敌百虫700—1000倍液或敌敌畏600倍液)。
(二)休眠期管理
1、越冬防寒:在东北地区栽培西洋参,在土壤结冻前或在春季开化时,易出现气温在零度上下频繁的骤然变化的现象。有时会造成西洋参芽胞、根茎遭到损害,生产上叫“缓阳冻”,因不同年份、不同的管理技术,这种冻害造成的损失率低的达10%、高的可达80%左右。因此,在西洋参枯萎休眠后,要进行防寒覆盖,确保安全越冬。 防寒覆盖物可因地制宜,用稻草、树叶或防寒土,一般农田栽培多把整个地块全面覆草,厚度10—20厘米。防寒覆盖分两次完成,当土表刚结冻时盖防寒物7—10厘米,隔10—15天再全面覆盖完毕。风口处、阳坡、砂性大的地块,要适当早覆并夹防风障。
2、维修参棚 每年积雪融化后,西洋参出苗前,是维修参棚的好时机。要把倒塌的、倾斜或不结实的棚架修好、修牢。
来源:农村信息户联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