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西洋参病害的综合防治

发布时间:2013-09-25
西洋参在栽培生产过程中常有各种病害发生,而且发生普遍严重,如栽培管理不善,常造成毁灭性损失,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是获得稳产高产的关键。西洋参属喜阴性植物,不耐强光,植物幼嫩,抗病力较弱,整个生育期都可以感病。西洋参栽培环境较潮湿,容易感病,特别是夏季多雨,发病更为严重。已知西洋参病害有20多种。西洋参的病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西洋参在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抗病力较弱,如果栽培管理不当,植株生长不良,一旦染病,会很快蔓延,再采取措施,也无济于事。首先培养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能力是关键。要培养健壮植株,就必须根据西洋参的生长特性进行精细的科学管理,因此在栽培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休闲整地。栽培地块一般休闲一年以上,并进行多次翻晒,目的是土壤充分风化,以提高肥力,减少病原菌,在整地时可根据土壤和当地具体情况,适当增施基肥,如猪粪、马粪、豆饼、落叶或堆肥等,每平方米施5~10千克,肥料要充分腐熟,才可使用。如土质较粘的农田还可适当掺沙改良,经4~5次翻晒后即可做畦,在夏季多雨的地区宜做高畦,通常畦高25~30厘米,畦面呈瓦背性。2、严格选种:一定要选用健康无病的种子或种苗。播种或移栽前最好再用纯50%多菌灵500倍或绿亨一号3000倍或NEB浸种或沾秧10~20分钟。3、畦面覆盖。播种或移栽后要进行畦面覆盖,一般盖稻草或碎落叶5~10厘米厚,每1~2年更换一次,目的是保持土壤湿度和土表面疏松,还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并预防草害发生。
4、防旱排涝。如冬季雨雪少,早春少雨,土壤较干旱,出苗前应浇水1~2次;出苗后遇土壤干旱,需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西洋参在出苗期到展叶定型前植株生长迅速,需水量较大,一定要注意浇水,以保证植株生长的需要。生长后期,土壤太湿,容易导致根腐病,下雨频繁也会引起地上部病害的传播,所以在7~8月份雨季一定要注意排水防涝。在连续多次降雨时,棚上宜加盖薄膜防雨,避免因湿度过大,引起病害流行。5、合理调节光照。光照强弱直接影响植株生长,阴蔽度大,地上部茎叶叶组织嫩弱,叶易感病,同时也影响地下部根的生长。由于阴蔽度大,造成棚内的阴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光照过强,会抑制地上部的生长,破坏叶绿素,使地上茎叶生长不良,也容易感病,严重的会引起叶面灼伤,导致日烧病。一般透光度掌握在10%~30%之间,在寒冷地区透光度可大些,在温暖地区透光度宜小些,甚至可调到10%以下。6、防寒。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入冬前应培土或加盖草帘,并结合防寒,清除地上的病残体和旧的覆盖物,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培养出健壮、抗病力强的植株。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再配合积极的农药防治,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必须多种杀菌剂轮流交替使用。可选用的杀菌剂有:绿亨一号、绿亨二号、NEB、代森铵、代森锌、代森锰锌、多抗霉素、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瑞毒霉、扑海因、硫酸铜等。要根据所发生的病害种类对症下药。一般在出苗前要进行一次畦面消毒,选用绿亨一号3000倍液(每平方米用1~2克),出苗后待叶充分展开定型后开始喷药,选用绿亨二号,每袋兑水15公斤进行喷施,10天左右喷一次,至8月底或9月初为止。喷药要均匀一致,做到叶面、叶背、茎秆、果穗及畦面都要喷到,不得漏喷。









遵化农业信息中心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