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中草药黄芪的种植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3-10-03
黄芪是以根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历年667米产400-500公斤,是芪属,别名:绵芪、绵黄芪,膜荚黄芪。株高40-70厘米左右。叶为羽毛状复叶 ,互生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总状花序,生于茎和分枝的顶端,花冠蝶形,淡黄色。荚果半圆形,稍扁,内有几粒褐色,稍木质化,不易折断。黄芪的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壤都能种植,耐旱、耐寒,能在田间越冬,但怕积水,忌重茬。 (一)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适宜的中性或微碱性沙土壤或面沙土地块。耕作时,要深耕30-40厘米,基肥每667米施圈肥4000公斤,磷酸二铵25公斤或磷肥50公斤,有条件的可用饼肥50公斤,将肥料翻入土中,耙平后开沟送水,使土壤沉实,稍干后再整平,准备播种。
2、种子处理 播种前采用开水催芽法。即把种子放在开水中,搅拌一分钟,立即加冷水调节温至40°C浸泡两小时,将水倒出,用湿布盖好,闷12小时,待种子膨涨或外皮破裂时即可播种。
3、播种 (1)播种期,春播在春分至清明节,夏播当年不出苗。(2)播种量。每667米1.5-2公斤。(3)播种深度。按行距22厘米,开3百米深的浅沟,将种子的撒在沟内,覆土稍镇压即可。
4、田间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天不干旱,畦里湿润,一般不用浇水,幼苗4-5片叶时,进行间苗,苗高10厘米时,按株距8-10厘米左右定苗,依地力的不同,种植密度以控制在每667米2.5万-3.5万为宜。定苗后一般不浇水,保持地面稍干,土壤疏松,以利于根向下生长。每年5月、6月、9月浇水三次,根据土壤肥力进行追肥,如果土壤贫瘠,基肥又不足,追肥时间以苗期、初花期两次追肥。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基肥又足,可在初花追肥。总追量尿素15公斤,发酵饼肥50公斤。 (二)病虫杂草防治
1、白粉病菌 6-8月份白粉病发生期可采用20%粉锈宁粉剂,20%代世高,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等杀菌剂500-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7-10天1次,连喷2-3次。
2、红根病 黄芪整个生育期发生,可用55%敌克灌根,欧亚抗枯霸、32%克菌,25.9%紫光007等杀菌剂500-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7-10天防治1次连防2-3次。
3、豆英螟、棉铃虫 可用0.2%阿维虫清乳剂40%瑞田1号,25%科锋杀虫星,20%杀虫王等杀虫剂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杂草 防治苗期的杂草可用48%氟乐灵乳油,每667米0.1公斤,对水30公斤进行雾防治禾本科杂草。 (三)收获加工。 1、采集种子 夏秋当果荚成熟下垂,种子变为褐色时采收,随熟随采,否则种子散落地下。果荚采回后,晒干脱粒,除去杂质瘪粒、虫蛀粒,装坛子或布口袋保存,不能装在塑料袋内,以免影响发芽率。 2、根部加工 种植2-3年后的寒露至霜降,地上茎叶枯萎时刨收,将根细心挖出,抖去泥土,晒干,捆成小把入药。 滦南县农业信息中心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