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

2020-2026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运行状况与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05-04
2020-2026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运行状况与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 【报告名称:】2020-2026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运行状况与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 【报告格式:】纸质版/电子版
  •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 【中文版价格:】纸质版:7600元 电子版:7800元 纸质+电子版:8000元
  • 【联系电话:】166 199 87910
  • 【联系人:】龙经理

报告摘要

受人口增长、居民收入增加、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国内医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医疗健康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也在不断加速。
1、医疗健康市场的结构变化
1.1 整体市场规模将持续稳步增长
近年来,医疗健康市场炙手可热。据预计,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已经成为新风口。中康资讯判断,未来十年,医疗健康市场还将维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从供需关系的角度分析,一方面,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升,对健康的需求得以充分释放;另一方面,医药科技、生物科技、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推动健康产业供给侧产品及服务的大幅提升,使更多的健康需求得以满足。
1.2 费用泡沫压缩,市场增速下降
随着控费政策的推进,医疗健康市场泡沫将被压缩,高速增长将难以继续,增速将逐步下降。
目前,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1)医保控费政策,包括带量采购、DRGs等,支付改革、医药分家的逐步推进,费用下降效果显著;2)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新绩效考核推进医改落地,大量使用仿制药替代原研药,零加成和药占比考核等措施,降低医保的损耗;3)健康管理战略的实施,随着“防病优于治病”的理念深入推进,将为未来节约大量的医疗成本。
1.3 行业升级在即,催生新机遇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新一轮消费升级一触即发。在追求物质升级之后,新中产阶层的消费开始回归理性,注重个人体验,为高端品质和优质服务付费。与此同时,大健康产业这块万亿规模的蛋糕,也引来了大量民营资本的竞相追逐。在新中产消费升级及民营资本涌入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升级转型已成定势,未来将由价格驱动、营销驱动向品质驱动、成本驱动、疗效驱动转变。
医疗健康行业的升级,将给商业保险带来新机遇。近三年,医保支出增速已经超过收入,作为最大的支付方,医保基金面临较大的压力,未来恐难以支撑中产的消费升级需求,而商业保险作为医保的良好补充,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我国健康险保费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健康险保费仅为677.47亿元,到2018年已经增长到5448.13亿元,占全国保险业保费总收入的14.33%,同比增长达24.12%,是增速最快的险种, 是行业保费收入增速的6.15倍。
2、医药市场分析及投资机会
2.1 药品市场低速增长或成新常态
受医改控费降价政策的影响,近三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增速逐年下降,2019年增速预计降至4%,其中城市等级医院和县域等级医院受医改政策影响明显,预计增长率仅为1.8%和1.3%。非处方药预计增长率为4.4%,与2018年相比,各大终端中仅农村基层和城市基层两大终端市场保持上升趋势;处方药预计增长率为2.7%,与2018年相比,各大终端各增速均出现下滑。然而,受益于老龄化、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市场规模会保持增长趋势。
2.2 创新药: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
近年来,创新药受到政策大力支持,已呈现出“审评快、上市快、上量快”的趋势,未来创新药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2018年,药审中心受理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共264个品种,较2017年增长了21%。其中,受理1类创新药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239个品种,较2017年增长了15%;受理1类创新药的新药上市申请(NDA)25个品种,较2017年增长了150%。
从细分领域看,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和生长激素行业维持快速增长,血制品行业有所改善,在2019年增速为3.0%,相对于2018年有所提升。创新研发以抗肿瘤为聚焦领域,生物制药是重点发力领域,投资需要关注靶点明确,有分子标志物的创新产品。
2.3 仿制药:微利时代逐渐到来
4+7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进口仿制药引入等大幅度影响了药品价格及药企利润,随着医改纵深发展,“4+7”联动的范围将越来越大。
近年来,医改设法控制仿制药价,为创新药腾笼。仿制药替代原研药、压缩仿制药虚高的价格、进口的仿制药参与招投标竞争等措施,可从结构上降低药价。以往,仿制药毛利率和价格高企,在医改的影响下,仿制药的毛利率和价格将大幅下降,回归理性水平。
2.4 OTC:市场集中在头部企业,新进入门槛高
随着非处方药产品的提价,以及民众健康管理理念的深化,非处方药市场稳步增长,增长率维持在4.4%左右。近年来,非处方药市场呈现以下几类特征:
零售药店是OTC最大的销售终端,占比超60%。
市场头部品牌效应明显。相对于处方药,消费者对品牌和口碑的依赖度高,国内几大非处方药品牌未来将长期占据大市场份额,新进入门槛高。
保健性品种比治疗性品种发展更快。大众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在增长,保健性、预防性品种将获得增长机会。
2.5 医药连锁市场增长率持续回落
医药零售作为医药第二大终端,近年来受医改的影响,增速持续回落,预计2019年增长率仅为4.5%。其中药品市场增长5.4%,非药增长0.3%;处方药增速为6.8%,非处方药为4%。
从品类增速对比看,几个用量大的功能性品类,如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及抗痛风药以及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增速均超过了20%。而美容养颜、保健类药物却逐步下降。
2.6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优势明显
新医改实施期间,行业政策密集发布,医药零售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处方外流大大推动了医药分家,头部企业承接优势明显;带量采购,在降低药价的同时也带动了院外渠道的发展,未来药店利润率逐步下降,规模扩张需求增大;药店分类分级、药师挂证整治、打击骗保,将进一步推动药店行业的集中度并逐步规范连锁药店经营。
资本驱动则是另一重要因素,资本的进入加速了医药零售市场的集中。早期,在资本推动下,多数药店上市公司为加速扩张,愿意高价收购优质资产以及战略发展区域门店,零售药店估值直线上升。2018年之后,随着市场的逐步冷却,大量收购转向经营整合,一级市场买家以大型连锁药店为主。四大药房中,老百姓、益丰扩张能力突出,一心堂、大参林区域优势明显。
2.7 线上线下融合,开发新空间
迄今为止,实体药店仍是更牢固的流量入口,其专业服务和处方承接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场景。互联网药店作为补充渠道,未来将和实体药店共生发展。目前,医药线上零售的市场份额很小,甚至不足1%,不会对实体药店构成冲击,但线上渠道销售规模增长迅速,这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渗透,提高了效率,延长了服务半径。
未来,随着一些新兴商业模式的诞生,如“网订店取”和“网订店送”的O2O商业模式,线下和线上药品零售协同合作发展,有望打开院外零售市场新的成长空间。互联网药店的发展空间取决于其是否能承接实体医院处方,以及互联网医疗机构的成熟度,因此互联网技术、远程医疗服务将成为医药零售的重要升级方向。
2.8 医药市场投资机会
医药市场虽然增速下降,仍有很大投资机会,聚焦在:
资本运作能力强,团队成熟,研发战线广的创新药企或CRO企业
成本控制能力强,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仿制药企
疗效明确,C端消费者经营能力强,消费者认可度高的存量OTC大品牌
扩张能力、数字化技术能力及专业服务能力强的龙头连锁零售药店
3、医疗器械市场分析及投资机会
3.1 市场快速增长,未来潜力可期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技术不断进步带动配套产业链的成熟,同时在医改、分级诊疗、扶持国产设备等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中国的药械比仅为1:0.3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0.7,更不用说发达国家1:0.98,因此未来增量空间可期。
据预测,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将突破7000亿元,成为医疗健康领域增长最快的子行业。
3.2 细分市场:影像诊断份额高,IVD增速快,国产替代成主旋律,家用器械潜力可观
从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份额看,影像诊断比例最高,达16%;其次是IVD(14%)、低值耗材(13%)、心血管(6%)和骨科(6%)等产品。从增速上看,IVD、心血管、耳鼻喉名列前三,分别达到19.2%、18%和18%,均高于全球市场。
国产替代是未来十年器械发展的主旋律,回溯已经实现国产替代的细分领域的成功经验,我国未来五到十年有更多的领域将实现国产替代。
国产设备成熟度是国产替代中的关键,内窥镜、化学发光、CT、MRI、彩超、血球分析将成为国产替代的黄金领域。植入性耗材中的脑膜、心脏封堵器、监护仪、DR、生化诊断、心血管支架等国产份额已经超过 50%,内窥镜、化学发光、CT、MRI、彩超、血球分析的国产份额均不足 30%。
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病率的上升,家庭医疗器械市场持续扩容。随着保荐医学的发展与国内家用医疗器械技术的逐步成熟,市场潜力大。据预测,2020年家用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将达957.5亿,接近2014年市场规模的三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
3.3 医疗器械市场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机会很多,聚焦在:
具有大份额,医院市场运作能力强的IVD高端产品和高值耗材制造企业
资本运作能力强,具备良好整合能力,能够从细分领域中凸显,向上一级市场扩张的成长性企业
具备多细分市场突出表现的龙头企业
龙头家庭器械企业
4、医疗服务行业分析
4.1 老龄化驱动医疗需求快速上升,对医疗资源提出挑战
中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阶段。数据显示,2018年老龄人口占比达11.9%,预计2023年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2050年老龄人口达3.9亿,占比高达30%。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患病率的迅速攀升,统计数据表明老龄人口的患病率是平均值的2.6倍。
老年人口在医疗、照料、护理、康复等各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长,给卫生资源和服务资源带来严峻的挑战,如看病难、床位紧张。虽然国家持续增加医疗服务投入及要素供给,但现阶段医疗服务供给增量,仍无法满足过快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服务的供给端与需求端矛盾依旧。
4.2 分级诊疗、医联体等措施,效果未达到预期
为解决医疗资源和就医需求“倒三角”配置的问题,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等措施应运而生,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分级诊疗主要依靠医联体建设实现,以上海和杭州为代表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医联体建设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随着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行,诸多问题也开始暴露。患者对分级诊疗的理解偏差及不均衡的就医习惯导致分级诊疗推行有障碍。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性受制于执业医师短缺,执业医师的数量和质量的不足成为分级诊疗政策推行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分级诊疗的实施效果未达到期望,未来仍需大力推进,扫清障碍。
4.3 高端医疗、第三方医疗及互联网医疗迎来新机遇
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旺盛需求推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迅速增长.;数据显示,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增长速度在25%左右,高于整体医疗服务,服务人数和人均消费金额也在快速上升,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50亿元,服务人数4235万人次。尤其是在发达地区,高端全科、专科诊所、公立医院高端服务等细分领域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了高端医疗市场的规模扩张。
新医改提出“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体系,多项政策明确支持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鼓励资本进入民营医疗领域,以弥补公立医疗的不足。在此背景下,第三方医疗服务市场发展迅速,已形成诸如医学影像、血液透析、健康体检、康复医疗等几大具有代表性的细分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规模前三的细分领域——医学影像、血液透析及健康体检,市场均已达到千亿规模。行业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一批高市值上市公司,如爱尔眼科(920亿)、美年健康(408亿)、泰格医药(388亿)等。
2018年4月,《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策略,鼓励互联网医疗多元化发展。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报告,全国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份依托互联网或专网建成省统一规划的远程医疗网络平台,互联网医院数目达到158家,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据估算,未来2年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增长率将维持在40%以上。
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台投资热潮涌起,然而由于盈利模式不明朗,行业仍处于探索期。以平安好医生为例,互联网医疗仍以健康商城、消费型医疗为主,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等服务性的业务销售和盈利模式不明朗,所以目前亏损严重。
未来,随着5G通讯、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行业会发展加速,投资过热导致的泡沫会逐步压缩,无核心资源及技术实力的部分企业将被淘汰。
4.4 医疗服务市场投资机会
医疗服务市场投资热,未来机会在于:
连锁化和集团化运营能力强的细分民营医疗机构
率先与商保、民营资本形成闭环的企业
具有大份额的第三方医疗服务公司
医药健康市场转型的时代已到,过往的线性思维不再适用于未来的市场变化。过去30年以营销、渠道、广告为核心的增长模式将难以继续,取而代之的是以疗效、成本、质量为核心的增长模式。
医药健康的主体企业竞争力将是产品设计、研发,成本控制、生产工艺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医改的无人区,然而经历无人区后的企业将浴火重生,成就一批国际化医药健康企业。
医疗健康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分析以权威的国家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在描述行业概貌的同时,对医疗健康行业进行细化分析,包括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医疗健康行业研究报告中主要运用图表和文字方式,直观地阐明了医疗健康行业市场发展状况,是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等单位了解医疗健康行业最新发展动向、有效规避医疗健康行业投资风险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重组背景综述
1.1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重组相关概念
1.1.1 合并、兼并与收购
1.1.2 并购的类型
1.1.3 并购收益与成本
1.1.4 公司重组策略
1.2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重组基本情况
1.2.1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主要交易目的分析
1.2.2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主要收购方式分析
1.2.3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重组主要支付方式
1.2.4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标的主要类型分析
1.3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重组政策环境分析
1.3.1 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相关重点政策分析
1.3.2 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并购重组涉及的法律法规
(1)组织结构操作层面
(2)股权操作层面
(3)资产重组及财务会计处理操作层面
 
第二.章 中国医疗健康所属行业并购交易整体情况分析
2.1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并购交易规模
2.1.1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并购交易数量
2.1.2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并购交易金额
2.2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情况
2.2.1 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
2.2.2 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的重点细分领域
2.3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海外并购情况分析
2.3.1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
2.3.2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
2.3.3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海外并购地区的选择
2.3.4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海外并购重点行业分布
2.3.5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海外并购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章 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情况分析
3.1 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现状分析
3.1.1 医疗健康行业A股市场并购重组情况分析
3.1.2 医疗健康行业中小板和创业板并购重组分析
3.1.3 医疗健康行业新三板企业并购重组情况分析
3.2 医疗健康行业A股市场并购路线分析
3.2.1 医疗健康行业借壳上市情况分析
(1)借壳上市的数量和金额分析
(2)借壳上市涉及的行业情况
(3)借壳上市重点案例深度解读
3.2.2 医疗健康行业横向整合资源的并购分析
(1)横向整合为目的的并购数量和金额
(2)相关并购重组涉及的重点行业分析
(3)以横向整合为目的的并购重点案例
3.2.3 医疗健康行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分析
(1)涉及产业链整合的并购数量和金额
(2)相关并购重组涉及的重点行业分析
(3)涉及产业链整合的并购重组重点案例
3.2.4 医疗健康行业多元化战略发展并购分析
(1)以多元化发展为目的的并购数量和金额
(2)相关并购重组涉及的重点行业分析
(3)以多元化发展为目的并购重组重点案例
3.3 医疗健康行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模式研究
3.3.1 医疗健康行业二级市场收购模式——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启动
3.3.2 医疗健康行业协议收购模式——中国目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主流模式
3.3.3 医疗健康行业要约收购模式——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市场化的推进
3.3.4 医疗健康行业迂回模式——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模式创新的多样化
3.3.5 医疗健康行业整体上市模式——控制权不发生转移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第四章 医疗健康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分析
4.1 医疗健康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的政策环境
4.1.1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预测
4.1.2 地方政府国企并购重组方案解读
4.1.3 国企并购重组相关鼓励政策分析
4.2 医疗健康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现状分析
4.2.1 医疗健康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交易数量和金额分析
4.2.2 医疗健康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涉及的主要行业
4.2.3 医疗健康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的重点类型分析
4.2.4 医疗健康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4.2.5 医疗健康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向分析
4.3 医疗健康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的投资机会
4.3.1 医疗健康央企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投资机会分析
4.3.2 医疗健康领地方国企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4.4 医疗健康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亟待解决的问题
4.4.1 产权关系
4.4.2 政府行政干预
4.4.3 国有资产流失
4.4.4 人力资源整合
 
第五章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重组重点案例分析
5.1 乐普医疗收购艾德康的案例分析
5.1.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1.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1.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5.1.4 并购案例评价
5.2 达实智能收购久信医疗的案例分析
5.2.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2.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2.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5.2.4 并购案例评价
5.3 中元华电收购世轩科技的案例分析
5.3.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3.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3.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5.3.4 并购案例评价
5.4 湖南发展收购博爱医疗的案例分析
5.4.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4.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4.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5.4.4 并购案例评价
5.5 信邦制药收购中肽生化的案例分析
5.5.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5.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5.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5.5.4 并购案例评价
5.6 益佰制药收购长安国际制药的案例分析
5.6.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6.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6.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5.6.4 并购案例评价
5.7 益盛药业收购皇封参业的案例分析
5.7.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7.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7.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5.7.4 并购案例评价
 
第六章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重组风险及收益分析
6.1 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
6.1.1 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并购中营运风险分析
6.1.2 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并购中信息风险分析
6.1.3 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并购中融资风险分析
6.1.4 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并购中反收购风险分析
6.1.5 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并购中法律风险分析
6.1.6 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并购中体制风险分析
6.2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重组的风险控制
6.2.1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环境风险
(1)国别风险
(2)市场波动风险
(3)行业周期风险
6.2.2 医疗健康行业项目执行风险
(1)目标公司基本面风险
(2)估值和定价风险
(3)交易结构设计风险
6.2.3 医疗健康行业监管审批风险
6.2.4 医疗健康行业舆论环境风险
6.2.5 医疗健康行业后续整合风险
6.3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交易收益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6.3.1 并购目的的差异
6.3.2 支付方式差异
6.3.3 并购规模差异
6.3.4 公司类型差异
6.3.5 行业差异因素
6.4 医疗健康行业各类型并购的收益比较以及投资线索
6.4.1 各类型并购的收益比较
6.4.2 买壳上市的特征以及投资线索
6.4.3 多元化并购的特征及投资线索
6.4.4 行业整合并购的特征及投资线索
6.4.5 大股东资产注入类并购的特征及投资线索
 
第七章医疗健康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
7.1 2019年并购重组新趋势分析
7.1.1 整体上市成国企改革主线
7.1.2 新三板公司频频被A股公司并购
7.1.3 “PE+上市公司”模式风靡A股
7.1.4 分离式重组审核便捷受追捧
7.1.5 折戟IPO公司曲线上市
7.2 医疗健康行业2019年并购整合方向预测
7.2.1 行业内部并购
7.2.2 上游产业并购
7.2.3 下游产业并购
7.2.4 跨界并购整合
7.3 医疗健康行业并购融资渠道分析
7.3.1 增资扩股
7.3.2 股权置换
7.3.3 金融机构信贷
7.3.4 买方融资
7.3.5 杠杠收购
7.4 医疗健康行业未来并购重组的机会分析
7.4.1 新兴产业的并购机会
7.4.2 国企改革的机会分析
7.4.3 存在借壳机会的上市公司
 
医疗健康报告图表目录:
图表 1 医疗器械行业成长逻辑分析
图表 2 2019年度国内医疗健康行业并购市场情况
图表 3 2013-2019年中国并购市场发展趋势
图表 4 2013-2019年中国并购市场国内并购统计
图表 5 2013-2019年中国并购市场海外并购统计
图表 6 2013-2019年中国企业外资并购趋势
图表 7 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数量
图表 8 2019年中国并购市场行业分布
图表 9 战略投资者缤购交易金额按投资行业分类
图表 10 2013-2019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情况
图表 11 2019年国内医疗健康行业细分领域VC/PE融资分布
图表 12 2013-2019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IPO融资趋规模
图表 13 2019年医疗健康行业中资海外并购十大金主
图表 14 中资海外并购需求所在行业分布
图表 15 二级市场场内收购模式操作示意图
图表 16 协议收购模式操作示意图
图表 17 股权无偿划拨模式操作示意图
图表 18 资产置换模式操作示意图
图表 19 股权支付模式操作示意图
图表 20 股权收购、资产置换和资产收购结合模式操作示意图
图表 21 企业并购重组税收征管既有政策体系
图表 22 并购收益率(按目的分)
图表 23 并购收益率(按规模分)
图表 24 并购收益率(按支付方式分)
图表 25 并购案例平均收益率(按支付方式和并购目的分)
图表 26 并购案例平均收益率(按支付方式和规模分)
图表 27 买壳上市的特征及收益率
图表 28 多元化并购按照标的行业分类案例数
图表 29 多元化并购按照标的行业分类的市场表现
图表 30 多元化(收购标的评估价值占买方市值的比例)不同区间收益率
更多图表见正文......
  • 电话订购:166 199 87910
  • 邮件订购:hjbaogao@163.com
  • 微信订购:166 199 87910

数据来源权威

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统计局年鉴,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专业品质保证

公司从事行业研究与市场调研多年,具有资深研究与咨询人员30多位,90%以上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11、985高校及研究生比例为50%。同时,公司拥有强大的智囊顾问团,与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专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高素质的专业研究团队将帮助客户实现价值,与客户一同成长。

买得放心省心

公司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在客户中信誉良好,报告订购以后我们的研究人员将会为您提供全程的后续修改及补充服务。

享受增值服务

购买研究报告后公司将提供一年的行业数据、产量数据免费更新服务。

贴心定制报告

如果您在网站上找不到你要的报告,您可以来电订制您要的报告。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